图为游客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参观。 视觉中国供图 |
◎本报记者 都 芃
春节将至,全国各地又将迎来旅游热潮。近年来,多种数字科技催生诸多智慧旅游新场景,丰富了游客体验。
站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的“船头”上,巨大的屏幕环绕四周,古时大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跃然眼前;戴上VR眼镜,走进上海“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1000多年前神都洛阳的繁华盛景出现在身边;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飞越中国”影院,坐上“飞行器”,“穿越”华夏大地,在“飞行”中感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随着场景的不断创新,发展智慧旅游逐渐成为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路径。
技术进步丰富旅游场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VR、AR、数字孪生等前沿数字技术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旅游体验。通过VR、AR等沉浸式体感仿真技术,旅游景区能够创造出全方位、互动式的旅游新场景。尤其是对于诸如海底、太空等极端环境或古战场等已不复存在的历史场景,沉浸式体感仿真技术可以为游客提供安全且逼真的模拟体验,进一步丰富旅游场景。
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厅设计中,就广泛运用了5G+VR、投影技术等科技手段,打造出“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河之恋”720°环幕等特色沉浸式体验空间,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流动的文化”。同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推出的新疆首部博物馆沉浸式文物创意舞台秀《千年之语》,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还原文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风貌和艺术样式,带领人们穿越千年时光,走进浩瀚的历史长河,身临其境感受文物的魅力所在。
除了沉浸式体感仿真技术,数字孪生近年来也在文旅产业中得到普遍应用。数字孪生是一种创新的模拟技术,它通过创建一个真实物体或系统的虚拟副本,即“孪生”,来模拟其物理特性。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创建文化遗产的精确数字副本,在不接触原始文物的情况下对文物进行研究并代替原有文物进行展示。它在保护脆弱或珍贵文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多家博物馆积极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使珍贵文物得到更好的活态化展示,拉近了大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
例如出于文物保护需要,敦煌莫高窟有些洞窟不宜对外开放。而通过构建和展出数字化孪生副本,这些千年前的洞窟、壁画、彩塑就有机会完整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在敦煌研究院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展厅,游客佩戴好VR设备后,甚至能“飞”起来看莫高窟第285窟。
高捧莲花的飞天、手敲连鼓的雷公、边飞行边降雨的雨神……这些壁画中的人物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被还原得栩栩如生。“数字扫描、三维重建等技术实现了对第285窟的1∶1还原,趣味互动更提升了游客敦煌之行的体验感。”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雷政广说。
数字技术在旅游场景中的应用,为展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提供了新的手段,推动了旅游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发展。“游客与其说是为‘新鲜感’买单,不如说是为技术营造的共情、共鸣等新体验买单。”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董振邦认为,如今的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旅游、大水漫灌式宣教、蜻蜓点水式体验等,希望获得更多参与感和沉浸式体验。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打造的智慧旅游场景正在让游客的需求得到满足。
智慧手段提升服务体验
在智慧旅游场景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给旅客带来新奇的体验,也将助力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升,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
“云游青岛”“一部手机游云南”“数字故宫”……在全国各地,智慧化的旅游服务在提升游客体验的同时,也让旅游管理更加高效。在许多地区、景区,通过一个小程序、一个App,游客就可获取“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
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崂山风景区一直是最具青岛特色的地标风景之一。为了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崂山风景区在原有信息化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域旅游智慧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景区旅游秩序、安全保障和旅游品质。例如,景区搭建了仰口游览区可视化数据平台,集成了景区介绍、数据中心、AR实景、客流轨迹等功能。这一可视化平台能对仰口游览区人流、车流的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汇总和展示,按时间还原游客游览轨迹。无论是对景区的服务监管、护林防火,还是提升游客体验、保障游客安全,都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而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依托大数据产业,贵州构建了全域旅游大数据综合分析管理体系,搭建了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将旅游信息、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服务供给相结合,推动旅游业态、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创新升级。VR/AR导览、云直播、高清视频、AI文娱互动、景区智能管理等应用场景激发出智慧旅游的新动力,使贵州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智慧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尤其是相关技术研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据测算,我国智慧旅游相关专利总量从2012年的99项增长到2021年的731项,数量上增长了7.39倍,复合增长率达到22.1%。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科技研发生产端和旅游应用消费端的贯通,将充分发挥旅游业海量市场、庞大用户、多样场景的规模优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而智慧旅游在推动城市更新、增强文化赋能、延伸文旅业态和产品的发展半径、带动能力和辐射空间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的进一步迭代发展,智慧旅游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也将更加深入,随之而来的丰富的旅游场景、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都将成为助推旅游业创新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短评
◎杨 雪
数字化赋予文旅产业新活力
日前,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指导推进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到,要加快文旅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丰富数字化文化和旅游体验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场所数字化改造提升;推动地理信息数据与生活服务要素的耦合协同,更好支撑智慧社区、智慧出行、智慧旅游等生活服务应用场景。
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推动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生活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正在将中国经济的澎湃动能与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有机相联。
尤其是在文旅领域,数字博物馆、虚拟体育场等文旅新场景已不断涌现。数字技术跨越生产与消费的障碍,以海量数据的收集使用创造出更精准的应用价值,既满足当下人们对旅游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又助力文旅产业降本增效、优化服务质量。
场景驱动创新,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并在文旅场景中落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