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越 实习生 姚豆豆
“扶持一个项目,不能只盯着这一个项目,而是要完善项目的上下游,打造完整的产业链。”1月19日,寒风凛冽,下乡途中的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副县长黄远芳告诉记者。
2021年9月,黄远芳接替挂职期满的同事走马上任,到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号集团)的定点帮扶县社旗县,担任挂职副县长。新官上任,黄远芳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集团的帮扶资金该如何用、给谁用,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经过深入走访、多方调研,黄远芳立足社旗县农业大县的基础,聚焦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把帮扶重点集中在农产品原料、配方、生产工艺、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上,遴选重点产品、重点项目进行帮扶,推动社旗县乡村产业全链提升。
打造供应链 拓展增收致富平台
社旗县张磊养鸡服务专业合作社位于朱集镇齐庄村。为助推养殖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合作社带动能力,合作社需要更新设备并扩大规模,但在筹资方面遇到了难题。群众急,合作社负责人张磊也急。多方辗转后,相关发展规划和资金申请呈到了黄远芳桌上。
在黄远芳的努力下,中国通号集团划拨科技兴农帮扶资金50万元。资金到位,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了,农户收入增加了,群众的笑脸也变多了。
“刚开始作为散户养鸡的时候,我总是很担心,万一养不好,折本了怎么办?但自从跟着张磊养鸡服务专业合作社后,我的心里就踏实了。一年出栏3到4批肉鸡,一年半我就可以收回成本。”村民李正开心地说。
截至目前,参与合作社的养殖户已销售25000羽肉鸡,市场前景和收益均良好。当前,该合作社已建成鸡棚2座,累计发展圈舍面积3000余平方米,可存栏肉(蛋)鸡7万多羽。
延伸产业链 增强产业带动能力
鸡要养殖好,销路是关键。扶持张磊养鸡服务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后,黄远芳又把目光放到了鸡肉加工这一链条上。
河南正全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全公司)是社旗县唯一一家风干鸡生产企业。公司原建有两条一条龙式的生产线,年产风干鸡50万只。但对一家掌握传统工艺的老品牌企业来说,这样的生产效能还远远不够。
社旗县锁定目标,为正全公司把脉问诊,鼓励该企业成为“链主”,形成产业链、研发链、培训链、创业链“四链”同构的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链路效应,促进全县养鸡产业转型升级。
在科技兴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赊店周氏风干鸡制作工艺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立项。企业研究出有关新技术3项、新工艺2项,并将其全部用于生产。新工艺和技术投入生产后,该公司生产的风干鸡稳定性提高,生产周期缩短,出货量变多,经济效益提高了25%—30%。
“公司现在又增加了两条新的生产线,优质风干鸡年产量突破100万只。每只鸡经过加工后实现增值1倍左右,今年预计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新增产值2000万元左右。”正全公司总经理王冰介绍。
现在,正全公司与本地66家散养土鸡合作社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发展订单供应饲养场22家、散养户110户,预计可带动120户建档立卡脱贫户、监测户年增收3500元以上。该项目的实施,延长了产业链条,补齐了产业短板,有效解决了鸡农饲养产品“出售难”“售价低”的问题。
提升价值链 探索生态循环模式
畜牧养殖业发展壮大的另一制约因素是粪污处理。“养鸡太不容易了,粪污处理难,邻居们意见都很大,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社旗县李店镇半坡村养殖户李德明说。
社旗县京源肥业(河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源肥业)是一家本土企业,从事生物有机肥及有机肥料开发、生产、服务等。为使全县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污染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理,提升产业链价值,黄远芳选中了该公司的相关项目。
“在政府扶持下,公司引进酵素菌技术,并自行研发混合菌种,对固体肥料进行发酵处理,基本上做到了全过程无味化处理。该技术取代了传统液体肥料窖池沉淀发酵工艺,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京源肥业总经理张新燕介绍。
现在,该公司与全县多家畜牧养殖合作社、企业、散户签订了垃圾资源再利用合作协议,有效解决了粪污处理难题。
“用了新技术生产的有机肥,我这地里的蔬菜长得更旺了。”李店镇利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老板王哲说。
不仅如此,京源肥业还与县内多家蔬菜、林果基地等种植合作社签订有机肥供货协议。其产品还远销广西、海南等地。
带来一笔资金,投入一个行业,完善整个链条。社旗县围绕一个中心,打造全产业链条,着力提升农产品竞争优势和产品价值,走出一条可循环的生态畜牧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2003年起,中国通号集团定点帮扶社旗县,20年来先后派出15名帮扶干部,累计投入帮扶、捐助资金3000多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社旗县‘一园两带三区’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蔬菜、中药材、畜牧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将帮扶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帮带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率;改善产业基地生产条件,壮大产业规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帮扶成效,努力把特色产业培育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黄远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