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青海黄化供电公司员工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来玉村检查光伏板发电情况。王成泓摄 |
◎本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王星宇
冬日的黄河岸边宁静和谐,成群的鸟儿来此栖息。近日,记者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采访,只见错落有致的新农村坐落在黄河岸边,静谧祥和的村落倒映在清澈碧绿的黄河水里,宛如一幅优美的油画。这里就是“黄河民宿第一村”——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来玉村。
“来玉”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大山的背后”,以前的来玉村山高路远,基础条件薄弱,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这“四难”成为困扰当地群众的突出问题。2019年1月,来玉村99户380人集中搬迁安置到黄河岸边的新村,尖扎县委县政府在来玉村积极打造形成“多业共生、多轮驱动”的民宿、旅游、采摘、服装加工、光伏等特色产业,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为保障来玉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国网青海黄化供电公司全力开展配套电网建设,积极服务光伏产业,全面深化“网格化”供电服务,为乡村发展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保障,呈现出“生态美、人康乐”的和谐景象。
搬下山 生产生活更为便捷
1月8日正午,阳光正暖。记者走进来玉村,只见村民吉毛太正在前台给游客办理入住事宜。虽然忙碌,但脸上洋溢的笑容透露出如今幸福的生活。
吉毛太介绍,以前家人都在山上放牛羊,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好了,搬到了黄河岸边,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电、水、网、路等基础设施样样俱全,她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4500元的稳定收入。
谈到来玉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变化,还要从2019年说起。当时,村民们还居住在平均海拔3025米的高山上,半农半牧靠天吃饭,经济来源单一,生活贫困。2019年1月,在地方政府的努力下,99户来玉村村民从大山深处搬迁至黄河岸边的新家园。其间,国网黄化供电公司提前介入搬迁点开展配套电网设施建设,新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1.468千米,安装变压器两台,总容量300千伏安,为搬迁村民“稳得住”及后续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电力充足,村民生活无忧。在吉毛太家中,藏式风格的房屋安置着各种电器,显得整洁现代。如今,村民依托村里发展旅游产业,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人均收入翻了番。加之交通便利,还可以就近在尖扎县城打工、上学、就医。
建民宿 盘活村子产业发展
1月5日,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员工端智才让和方天良来到来玉村灵秀楼酒店。两人一边向酒店负责人孙英一征求供电服务方面的意见及建议,一边协助检查厨房内用电设备,讲解安全用电知识。
近年来,来玉村背靠山水美景积极发展民宿产业。浙江金华的商客孙英一所在的企业根据来玉村特色,打造了江南与藏式风格融合的民宿点,成为青海黄河上游第一个颇具规模的民宿。
“民宿从修建到2022年6月正式营业,仅一年半时间。在这期间,供电公司为我们开通绿色办电通道。现在有任何用电问题,供电公司员工随叫随到。”当方天良询问起孙英一对供电服务的建议时,他十分满意。
据了解,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全面深化“网格化”供电服务,定期安排台区经理进行全覆盖走访、宣传,巡视检查民宿内配电线路及设备,开展测温测负荷,排查专变设备,指导客户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客户微信群进一步畅通服务渠道,及时了解并回应客户用电诉求。
电力有保障,民宿产业发展红火。孙英一介绍,在旅游旺季,73间客房、5个民宿院内住客率达60%以上。民宿还为16名来玉村村民提供保洁、绿化等工作岗位,月工资3000—4500元。这在盘活村子产业发展的同时,让村民口袋“鼓”了起来。
装光伏 晒着太阳就能赚钱
冬天的暖阳犹如一束柔和的光芒,默默洒下温暖,为寒冷的季节增添一份诗意。来玉村家家户户屋顶上蓝色的光伏板此时正“吸吮”着七彩阳光,通过一根根电线将产生的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电网。这是村民的“绿色银行”。
据了解,为建立长效稳定的产业发展方式,尖扎县委县政府根据当地光照充足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在来玉村实施户用光伏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800.28千瓦,采用“全额上网”模式。99户搬迁户屋顶安装了光伏板,村集体年均增收28万元以上。
“公司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和专业优势,以光伏项目接网为重点,主动对接需求、精减手续、畅通绿色通道,保障项目早并网、早收益。”说起服务光伏项目,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员工李登林止不住地自豪。该公司以最快速度启动配套电网建设,新建10千伏线路0.19公里,新建变压器2台,总容量800千伏安。
不仅如此,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定期组织党员服务队上门服务,联合光伏厂家,对光伏设备安全运行情况进行隐患排查,宣传讲解光伏电费结算等知识,并指导村民注册“网上国网”app,通过“网上国网”app绑定光伏发电账号,利用“新能源”板块,随时随地关注查询光伏发电数据。2022年以来,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共走访服务11户村民,协助解决发电端口到上网端口线路氧化、空开误动等问题6个,结算电费82.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