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9日 星期五
气象服务
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图为气象工作人员在指导农户进行大棚蔬菜温湿度管理。
新华社发(张驰摄)

【热点追踪】

    ◎本报记者 付丽丽

    “2023年,我国台风24小时平均路径预报误差62公里,达历史最佳;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再创新高;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发布提前量达43分钟。”在1月10日举行的2024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上,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列举出这组数字。这是过去一年我国气象领域取得的亮眼成绩,反映了我国气象科技实力的增强。

    正如陈振林在工作报告中所说,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天气气候形势,气象部门凝心聚力、有效应对,气象科技创新和核心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取得新成效。

    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更加凸显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气象科技业务能力再上台阶。全球同化预报系统4.0版业务运行,模式水平分辨率提升至12.5公里,北半球可用预报天数首次稳定突破8天,28类新观测装备实现业务应用。

    同时,基础业务能力稳步提升。智能网格预报向三维、全球拓展,预报准确率平均提高4.6%,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提前量达43分钟;成功发射风云三号G星和F星,实现“上午、下午、黎明、倾斜”四轨组网,建成49套地基垂直遥感系统;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年访问量305亿次。

    得益于核心技术的突破,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更加凸显。准确研判区域性极端高温、暴雨、台风等灾害影响,有力应对“杜苏芮”等重大天气过程,“叫应”各级党委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30万人次。全年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近1400架次,地面作业5万余次,累计增加降水340亿吨,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效。

    气象服务美好生活更加普惠。结合医疗、旅游、康养等行业需求,试点探索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避暑旅游目的地”增至409个。2023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为92.4分,气象信息为公众挽回损失5600亿元。

    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将进一步加强

    “2024年,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陈振林说。

    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发。陈振林表示,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预判和应对能力,抓实抓细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4年,气象部门将通过加强短时临近天气监测预警、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强化国省两级短临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推进暴雨预警信号调整等,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

    同时,气象部门深度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施“气象护航新质生产力”行动。加强与重点行业部门联合规划部署,完善“一部(一企)一策”气象服务机制,加快组建专业气象服务联盟。

    陈振林表示,气象部门还将健全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具体工作包括:推进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地方综合防灾减灾指挥调度工作体系,健全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和流程,全面落实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鼓励首席预报员在线解读天气趋势和灾害影响,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