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汝健
智能研判辅助办案、融合通信指挥调度、类案监督模型超市……一项项不断变化的智能应用新场景实时呈现于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指挥中心的数智平台上。1月15日,记者实地见到了这个贯通河北省三级检察院公益诉讼的“中枢大脑”。
“我们以‘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为牵引,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贯通全省三级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该院第八检察部主任李连军告诉记者,通过主动拥抱高科技,他们探索了AI、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在检察办案中的应用,破解了办案中的堵点。
线索收集难、办案方式滞后、协同指挥不畅……细数近些年来办案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难题,李连军很是头疼,希望打造一个空天地办案信息能“一池汇聚”的跨层级办案数智平台,让其成为高质效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的“倍增器”。
“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基础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是数字检察赋能检察办案的必然趋势。”该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梁红继表示。
为此,该院积极探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智能化建设。“从平台立项、研发、建设和试运行,到前不久三级检察院正式启用,历时8个多月。”梁红继介绍,建设期间,该院党组4次集体奔赴现场指导,确保了平台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有了新平台助力,线索“自动上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检察院通过该智能平台搜集案源线索信息4万余条,推送线索8000余条,立案630件。深挖数字潜能,破解办案堵点。“数智平台已与省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实现数据移送,并联通了最高人民检察院2.0办案等平台系统,有效拓宽了线索来源渠道。” 梁红继如是说。
有了线索,如何让案件“浮出水面”?“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研判,自动推送给线索所在地检察院。”梁红继一语中的,再通过立体式调查取证,将卫星遥感、无人机等装备接入数智平台,根据办案需要,开展省市县三级远程指挥调度。
2023年7月试运行以来,该平台共享办案设备426台,无人机参与办案1500余架次,实施远程调度204次,会商研判案件110余次,协同取证95次。至此,该平台已为办案“赋能增效”。
高阳县人民检察院运用无人机、穿越机等设备进行全流程办案,该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许雪亮告诉记者:“智能新场景的打造,有效破解了案件办理中的数据壁垒。”
无人机为涉案范围广、地形地貌复杂等方面案件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无人机和穿越机等先进设备能够发挥其高清摄像、图像实时传输等优势。”许雪亮表示。综合性技术的支持和全要素动态研判分析,让河北检察系统办案、决策更“耳聪目明”。在谈及科技赋能公益诉讼时,梁红继说:“我们将通过深化公益检察数智平台应用,推动科技与法治融合发展迈向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