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
甘肃渭源:国家科技特派团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渭源科技特派团顾问金黎平(左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渭源科技特派团团长李德明(左一)一行深入甘肃国丰种业公司路园示范基地调研指导。
受访者供图

【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贾艺群

    企业研发遇到难题怎么破解?近日,甘肃省渭源县科技局“牵线搭桥”,选派专家前往企业精准对接。专家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为企业开展技术指导。

    “公司目前有党参、当归、黄芪等道地药材及‘渭水源’中药精制饮片等产品类目。但是,这些产品的附加值都不高。”甘肃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秦飞说,“今年,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渭源科技特派团中药材产业组成员、兰州大学教授陈保华的帮助下,我们研发了包括‘渭源药膳’在内的一系列‘大健康’产品。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还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2022年以来,渭源活跃着一支“国字号”队伍——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渭源科技特派团。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10名专家,汇聚在渭水源头,各展所长,为该县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帮扶伊始,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渭源科技特派团团长李德明就多次组织科技特派团的专家开展调研。在他看来,只有“面对面”“零距离”地深入一线,才能真正了解和摸透渭源县两大产业的症结,进而实现精准帮扶。专家结合渭源县的实际情况,针对马铃薯产业提出了优化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提升种植机械化程度、加强新型应用技术人员培养的发展路线;针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合理有效倒茬、种植初期干预、规范用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模式。

    国家科技特派团马铃薯产业组的到来,让渭源县祥宝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祥这个种地多年的“老把式”开了眼界、添了信心。2023年,国家科技特派团马铃薯产业组提供定薯系列原种4.5吨、原原种8000粒。国家科技特派团还在会川镇棉柳坪村马铃薯特色产业高标准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实施优良新品种示范和富锌马铃薯栽培,将新技术运用作为科技创新重点。得益于专家们“手把手”的服务指导,陈祥的合作社马铃薯平均增产16%,薯块锌含量增加33%。陈祥不但喜获马铃薯大丰收,更是学到了宝贵的技术。国家科技特派团真正实现了科技“赠”农,授人以“渔”。

    组织技术攻关促进产业发展

    渭源科技特派团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师带徒”的方式,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科技队伍。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科技特派团实现“传、帮、带、教”的“造血式”帮扶。近期,渭源县科技局组织举办2023年“组团式”帮扶省级重点人才项目科技人才培训班。培训现场,陈保华就渭源县中药材种植现状、不同中药材的功效和开发思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定西综合试验站站长李丰先针对马铃薯种业概况、品种选育、种薯繁育、质量控制等进行了培训。科技特派员李永成表示,今后将继续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努力送科技、送服务、解难题。

    科技项目能有力带动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团积极争取的“渭源县寒区马铃薯种薯繁育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以“优质高产、提质增效、扶强培优”为目标。该项目旨在加快构建以种薯繁育低成本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要素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技术体系,重点开展马铃薯低成本种薯扩繁、病虫害综合防控和机械栽培技术集成示范。这些举措大大提振了种薯企业的积极性,也为马铃薯产业的提质增效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

    渭源县科技局局长李霞说:“国家科技特派团工作启动以来,我们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人才优势,探索出了‘国家科技特派团+项目+企业+基地+农户’的帮扶新路径,为渭源县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在基层调研中,各乡镇、企业反映最强烈的种植土传病害问题,一直让中药材产业组的专家们揪心。对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高素霞和厦门大学教授王兆守,到4个乡镇12个党参种植基地针对轮作倒茬、土传病害预防、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农残超标问题等进行调研。他们对党参黄心病病株取样,并指导渭源县瑞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党参黄心病的问题进行配方肥料研发。

    科技帮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李德明表示,国家科技特派团将一如既往地立足渭源中药材和马铃薯产业发展需求,做好精准对接和优质服务,确保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