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强
来到海军南昌舰采访,恰逢军港落潮。偌大的舰体几乎与岸边齐平,一眼望去甲板上十余米高的舰岛和各式武器装备尽收眼底,顿时让人心生敬畏!
南昌舰,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阳光照耀下,舰舷上白色的数字“101”显得格外耀眼。
采访中,官兵们回忆起首次配合航母编队训练时的那次经历——
深夜的太平洋某海域,中国海军航母编队组织夜间训练,首次加入航母编队的南昌舰担负伴随警戒任务。突然,两艘外舰先后大角度转向,直面编队冲来。
面对突发态势,舰党委在驾驶室紧急碰头,当机立断,迅速处置。值更官喊话警告,南昌舰同步快速机动,外舰几次试图穿越均难以实现,最终只得转向远离。
“那次试探后,他们再未挑战过我们的反应速度和机动性能!”阔步深蓝,官兵们展现出愈发强大的自信。舰党委一班人也始终保持清醒:“舰由我操纵,我听党指挥,一个忠诚于党、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才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战斗力的关键是坚强的党组织
入列3年多,南昌舰先后被评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海军转型精英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
一艘年轻的战舰,为什么能斩获诸多荣誉?记者采访中发现,关键是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一个动力之源。
2017年夏,伴随一纸命令下达,造船厂的接舰大楼会议室,海军南昌舰临时党委召开第一次会议。这一天,我国首艘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接舰部队正式组建。
临时党委会上,大家叩问初心:“党把这么先进的战舰交给我们,亿万国人倾注了如此多的期盼和厚爱。那么,我们如何锻造一支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硬部队?”
“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只有坚持思想引领,才能排除万难,夺取胜利。”舰党委迅速明确工作思路。舰党委成员们回忆道,“会议最终形成了三句话的党委思路——传承英雄薪火,厚植先锋底色,锻造一流标杆。”
开局异常艰难。彼时,南昌舰刚刚下水,但前三个月接舰官兵暂时无法登舰,只能看着崭新又陌生的战舰干着急。为不耽误接舰,舰党委带着大家用粉笔,在船厂的板房地板上画出战舰的简易轮廓。
“救生部署!”接舰官兵们根据指令,迅速站到了战舰轮廓图的相应位置。“舰载机起降部署!”又一个指令发布,又一批官兵快步跑向“战位”。
为尽快熟悉装备,官兵们又花了几个月时间,每人画了“三张图”——电路图、操作图、系统流程图。时任舰长提出要求:“部门长要会默写,普通舰员要会画。这样可以倒逼舰员快速熟悉装备,形成能力。”这些图画在了纸上,也刻进了舰员心里。
最终,舰党委探索树立了属于南昌舰的“首舰标准”。2019年4月23日,青岛外海。南昌舰尚未正式入列,便领航驱逐舰群,光荣接受检阅。
提升战斗力为体系作战作贡献
舰党委一班人思考最多、思考最深的就是如何提升战斗力。
还记得刚入列时,曾在3艘战舰服役过的南昌舰军官于景龙说:“过去我们常常感叹‘器不如人’,现在装备赶上了,我们更害怕‘技不如人’。”
军士张新建曾是第三代驱逐舰上的尖子骨干,然而走上南昌舰,第一次复杂电磁环境训练就让他大吃一惊——那天,“敌人”发动多方向多波段干扰,得益于舰上的一体化新平台,张新建以前需要反复寻找的目标,如今瞬间就能锁定。
“南昌舰对官兵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舰党委要求我们必须与装备同步成长。”自那时起,雷达专业出身的张新建,案头上甚至摆满了火控系统、电磁管控等专业的书籍资料。
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地学习成了南昌舰官兵的常态。舰党委要求官兵们不仅要学会操作装备,还要消化背后的原理。
“一艘战舰的现代化不是看能装载多少导弹,而要看能为作战体系贡献多少。”在舰党委一班人看来,现代战争不是单舰比拼,而要看体系的综合实力。
2022年,南昌舰作为编队“哨舰”,独自前出近百海里,承担态势侦搜任务。一望无际的大洋上,单舰孤悬,外舰在前,官兵们难免心里有些紧张。
“外军航母舰载机起降像上下班一样,满屏的目标。一天高达数十批的目标处理,刚开始我有些措手不及。”“00后”下士张想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舰党委抓住难得契机,带领全舰开展实战练兵。他们侦获多型飞机情况,并针对055型舰融入航母编队形成研究报告,成果丰硕。
“南昌舰感知能力强,为编队提供了非常及时的空情信息。”南昌舰于涛当时在辽宁舰工作,对此感触颇深。
如今,在舰党委的带领下,南昌舰先后有20余名军官成长为舰艇主官,或赴机关院校任职,为兄弟舰艇输送骨干50余名,成为当之无愧的先锋舰、种子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