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为国“铸舰” 逐梦深蓝
——追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芙

【留声机】

    ◎本报记者 代小佩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潘镜芙,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在新中国驱逐舰事业的发展中,潘镜芙是绕不开的名字。在近60年的造船生涯中,他主持了我国最早的两代四型导弹驱逐舰的研发、设计、建造工作,见证了新中国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

    少时逃难 立志为国造舰艇

    1930年1月,潘镜芙出生在浙江湖州。淞沪会战爆发后,7岁的潘镜芙随家人逃难。他们乘着小船从一个村庄躲到另一个村庄,这让年幼的潘镜芙对船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坚信“有船才能生存”。黄浦江畔,潘镜芙看着一艘艘军舰和巨轮来来往往,但没有一艘是中国人造的。

    年幼的潘镜芙遂萌生了为国造船的心愿。

    “为学当似金字塔,既要博大又要高。”中学老师的这句话打动了少年潘镜芙,他以此为人生信条,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如饥似渴地求知。

    1948年,潘镜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学习,毕业后成为华东电工局电器设计处工程师。

    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没有能力和条件建造千吨级以上的作战舰艇,只能向外国购买退役舰或出高价定制。

    1950年初,中国从外国购得4艘即将退役的07型驱逐舰,每艘价格竟相当于17吨黄金。这个消息极大地冲击了潘镜芙的内心,让他很不是滋味。

    为国铸“舰”!潘镜芙的这个念头愈加强烈。

    机会在1955年3月的一天到来,潘镜芙被调往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产品设计分处,参加舰艇设计。当时中国和苏联共同建造扫雷舰,苏联提供图纸并指导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相关知识,潘镜芙扎根一线,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吃住在码头,从图纸翻译、复制到舰艇建造,每个环节都全程参与……经过这次历练,潘镜芙积累了大量技术知识,实践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羽翼渐丰的潘镜芙逐渐被看见,并被委以重任。

    1962年,我国开始自行研制第一艘65型火炮护卫舰,潘镜芙主持电气部分设计。在这次任务中,潘镜芙崭露头角。

    当时,国内所有舰艇都是用直流电,岸上则是用交流电。舰艇靠码头后要接岸电,这就需要用专门设备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一旦接错,电气设备就会毁坏。潘镜芙顶住压力,将当时舰艇上通行的直流电制改为更可靠、更经济的交流电制。此后,我国所有水面船舶和舰艇都开始用交流电。

    两度挂帅 铸造导弹驱逐舰

    业务日益精进的潘镜芙,离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近。

    1966年,潘镜芙和李复礼受命主持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051型驱逐舰)总体设计工作。

    对潘镜芙来说,这是一场光荣而艰难的战斗。彼时,中苏关系恶化,合同撕毁、专家撤走,技术资料断供;与此同时,又恰逢“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空前困难……潘镜芙带领团队广泛调研,跑遍了全国各地的相关设计单位,动员了几乎一切可动用的力量和资源。

    驱逐舰的导弹发射装置大、设备多,舰体必须拉长,可舰体拉长又会影响航速。潘镜芙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给051型驱逐舰安装了强有力的“心脏”。随后,潘镜芙又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将全舰所有武器有机结合,形成系统。

    1971年12月31日,051型驱逐舰首舰“济南舰”顺利交付。在进行首次靶场试验时,四发四中,拉开了海军舰艇系统工程设计的序幕。“济南舰”还实现了首次安装舰上导弹,武器从单个装备发展为武器系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导弹驱逐舰的能力。人民海军第一次拥有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水面舰艇。

    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顺利诞生,潘镜芙功不可没。

    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二代驱逐舰(052型驱逐舰)研制工作启动。潘镜芙再次“出征”,担任项目总设计师。

    1982年,马岛海战中,英国先进的防空型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被阿根廷空军的“飞鱼”号导弹击沉,深究其因是卫星通信和雷达设备出现互相干扰。

    在研制国产第二代驱逐舰时,潘镜芙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何使舰上众多电子设备互不干扰?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潘镜芙赶赴上海、南京等地,不断调设备、做试验,结果都不理想。但潘镜芙没有气馁,他组织攻关小组分析抗干扰效果不佳的各种可能因素,然后一条条测试,终于在数百条可疑线索中发现了新的干扰源,抓住了“捣蛋鬼”,攻克了电磁干扰这一世界难题。

    在潘镜芙的带领下,研发团队攻坚克难,最终自行设计了第二代驱逐舰。从舰体设计到动力轮机,再到武器装备等,052型驱逐舰实现了跨越式的成长,是我国军力现代化的重要成果。

    自此,我国自主设计的导弹驱逐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一扫中国海军装备落后的旧貌。

    无私奉献 守护“移动的军港”

    回顾潘镜芙为国铸“舰”的峥嵘岁月,他处处身先士卒。

    水面舰艇最重要的试验是适航性试验。每次试验,潘镜芙都坚持参加。为了提高导弹驱逐舰的航行适应能力,他率领设计人员长期颠簸在惊涛骇浪中。在军舰武器装备高海情试验中,十几米高的大浪似乎要把人的五脏六腑掀翻,潘镜芙却坚持登舰指挥。雷达系统试验,强大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伤害大,不管大家如何劝阻,潘镜芙总要亲临现场……

    在投身祖国军舰制造事业的半个多世纪里,潘镜芙与家人聚少离多。从1966年到1992年,潘镜芙与妻子许瑾几乎过着分居的生活。每年,潘镜芙只有在探亲假时才能回到上海的家,与妻儿短暂相聚。

    潘镜芙曾说,他有三个孩子,除了一儿一女,最钟爱的是“老幺”——驱逐舰,“我和军舰打了一辈子交道,看着它最终驶向深蓝,这是我感到最骄傲的事情”。

    漫漫征途上,潘镜芙的步伐铿锵有力。

    从放弃父母的从商建议毅然选择电机系,到大胆创新推动军用舰艇改用交流电,再到主动去一线参与舰艇制造,最后成长为两代四型导弹驱逐舰的总设计师,潘镜芙走的每一步都朝向祖国的需要。

    潘镜芙深刻意识到,中国海军要想具备与大国相匹配的地位,建造航母是不可逾越的命题。他曾强调,中国海军需要更大的舰艇才能与驱逐舰群形成强有力的海军编队。

    他的心愿逐渐实现: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2019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2022年,福建舰下水,人民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

    眼见一个个“移动的军港”被自己一生钟爱的驱逐舰守护,潘镜芙开怀不已。“我们的海军和舰艇,我们的航母编队,能够达到世界水平”,这是潘镜芙生前最大的希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