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云鹏
“作为科研工作者,追求的都是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什么,我为这个社会做了什么,从这个初心出发,我们就会去追求更高目标。”11月23日,在深圳举行的女科学家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说。
女科学家论坛是第五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平行论坛之一。当日,与会女科学家就世界科技女性人才的机遇和参与、女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经验做法与思考等话题进行分享。
“实现性别平等、赋能所有女性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议题。”爱思唯尔全球期刊总裁劳拉·哈辛克表示,“科学界的女性数量不足,会直接影响科学问题研究的全面性、包容性,及其成果应用所带来的社会改善效益,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2022年11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爱思唯尔联合发布的《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人员画像》显示,中国女性科研人员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13%增至2019年的27.7%。
“我很庆幸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如果出生于1860年,就完全没有科研机会。但在当前社会,女性科学工作者还存在机会不平等问题。”南方科技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科研部副部长郑焰表示,“我们追求平等、追求多元化,在创新发展和科技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女性身影。”
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马少丹教授抛开性别,从她所在的领域分享“合作”话题。“随着社会工作规模越来越大,每个领域不能依靠单一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大科技范畴,学科交叉开放合作是必须的。”马少丹说,合作也需要跨越很多的困难,不管是学科差异,还是行业差异,都需要积极推进。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瑞爱以社会责任切题,谈及感恩之心、信任之心及公益之心。“科学领头人需要长期结合好信任之心,以确保团队成员有公平的机会获得科研成就并共享成果。”陈瑞爱坦言,作为科学女性,应该保持公益之心,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业绩,并突出社会服务。
“事业留人相较于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更重要。”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薇在谈及国内外高端人才引进时表示,“希望更多科技工作者能够到我们那边看一看,多开展合作,最好能留下来,一起建设祖国的西部。”
颜宁表示,女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注重表达能力、学会取舍、抓大放小、目标远大,并多从现实中凝练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