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走专精特新之路
——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观察

    ◎本报记者 陈汝健

    无人值守的自助“药房”、一站式的重卡换电站、轻便的捷克鲨鱼飞机……在11月13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上,来自捷克、匈牙利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家企业带来的新成果亮相创新成果展。

    在创新成果展厅,一台智慧医保自助取药机吸引了记者驻足。“这是一款拥有机械臂的自助取药机,药品的存储、选取等流程全部通过机械臂来完成。”九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龙介绍,通过这个智慧“药房”,社区居民不仅可以自助购买非处方药,还可以通过线上医生问诊后购买处方药。

    在展厅中央,两架酷似鲨鱼的飞机格外引人注目。“这架捷克鲨鱼飞机是采用碳纤维氧树脂复合材料研制而成的双座轻型飞机。”现场参展人员告诉记者,新材料的应用,减轻了机身重量,降低了油耗,提高了飞行速度。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为此,中国加快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我们深入实施了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的中小企业‘三赋’专项行动,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致辞时表示,经过多方实践,中国探索出了一条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中小微企业走上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徐晓兰还表示,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小巨人”企业1.2万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0个。

    河北内环京津,外延渤海,是“一带一路”在渤海地区的重要交汇点,也是面向中东欧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目前已累计入驻企业190家,今年共安排项目163个,总投资超过632亿元。”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在致辞时表示。

    如何充分发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载体作用,成为本届论坛的关注焦点。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在主旨演讲时表示,加强双边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引导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多领域多类型的创新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国际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挖掘培育创新创业优秀项目和团队。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各类创新主体的交流合作,促进更多优质资源向中小企业集聚,支持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金融赋能中东欧中小企业发展。“我们充分发挥集团协同优势,通过‘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的综合化、全方位服务模式,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务。”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刚表示,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元的形式和渠道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我们的中小型企业期待了解更多有关获得中国市场资金、技术援助和激励措施的机会。”保加利亚驻华使馆临时代办伊瓦伊洛·约尔达诺夫说,他们渴望探索中国市场的新机遇。

    凝聚新共识,绘制新蓝图。“中东欧国家是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骨干。希望双方扩大绿色发展、数字转型等领域合作,推动机制向更加坚韧、开放、普惠和务实的方向发展。”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秘书长邓励在致辞时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