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春
“发明的本质是惊喜,科学家的创新和企业家的创造,曾经给人类带来无数的惊喜。”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在11月6日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圆桌会议”上如是说。
以科技为引领的发展趋势,为企业和企业家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术与产业如何为创新和转化搭建桥梁与生态?资源分配下,基础研究的境遇又将如何?在这样一个知名企业家与顶尖科学家互动的场合,相关话题激发了一场头脑风暴。
“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成果的源头,都曾是‘无用’的研究,但基础学科是创新之源,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原力生命科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勇奎强调,学术与产业必须密切结合才能实现转化,或许基础科学中有一部分长时间不会被转化,但是唯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颠覆性创新。
“我每天都在玩ChatGPT,它像是一种神奇的酒,让你变得更聪明、具有创造力。作为一个帮手,它有时候也会犯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但不妨碍它给科学家带来的新变化。”作为计算化学的奠基人,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也在使用最新科技成果。他认为,不管是企业家,还是经济学家、数学家,就好像是玩具总动员,只有大家在一起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颠覆性创新还需要学术科研与行业成为“最佳拍档”。作为企业家代表,鹏瑞集团董事局主席徐航曾领导中国第一台彩色B型超声诊断仪的研发工作,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他看来,要坚持研发和产业化两手抓,“初创企业需要更多地集中于研发方面,而当你是大公司时,就需要平衡科研与产业化两个领域的资源合理分配,让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家与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有很好的案例。2002菲尔兹奖得主、华为技术公司(法国)研究员洛朗·拉福格分享了他与华为的最初邂逅——华为三顾茅庐发来分享邀请,并且不设主题。洛朗与华为分享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没想到现场就有几位工程师获得了启发。
洛朗事后才知道,这场“非正式”的分享是故意为之,工程师需要在轻松聊天式的分享中邂逅“意外”的知识,并且从零开始自主学习。如今这位对数论和代数几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数学家正专注研究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命题(拓扑斯理论),该理论可能作为理论基础为通信、计算、人工智能领域打开新的世界。
科企协同,更需要企业家精神与科学家创新思维深度融合。这样,才能加快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共同建设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推动全球韧性发展。“学术圈和行业在一起会实现很好的效果。”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介绍,巴斯夫与全球200家高校合作,将企业20%的利润投入了研发,校企联合开发了很多设备,并获得了不少科学和科技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