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四川成都:抢抓新赛道 搭建新场景 塑造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陈 科 本报记者 林莉君  刘 垠  都 芃

    在四川成都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一台头戴金属面具的机器人正双臂流畅地展示各种动作,它身上的每个关节都可以360度旋转。“这款协作机器人也叫‘蜘蛛手’,不仅能用于分拣、搬运、装配等多种协作场景,还能泡咖啡、调制鸡尾酒。”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副总经理邓世海说。

    日前,科技日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团深入成都,探访这里抢抓新赛道、搭建新场景、塑造新动能的发展路径。

    延伸上下游 聚集产业“生态圈”

    焊接,被称为“工业裁缝”,使用焊接机器人进行相关工作,不仅效率高且能最大限度保护人类健康。

    “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我们从自主研发控制器开始,力求实现国产化,把工业机器人的价格‘打’下来。”邓世海告诉记者,在发展中,企业走出了一条从单一零部件研制到控制系统、传感器研发,再到整机制造的技术路线。

    2015年,卡诺普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隐形冠军”。2018年该企业发布首款自主生产焊接机器人。目前,卡诺普已推出8款焊接机器人。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工业园区要高质量发展,我们的思路是实现高端产业集聚。”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主任张明德认为,作为成都市66个市级产业功能区之一,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已聚集起人工智能产业关联企业70余家,数字通信产业关联企业近300家,工业互联网关联企业近50家,入驻企业达到2600家。

    为培育更多“卡诺普”,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围绕链主企业需求,搭建上、中、下游的产业链和生态圈,2022年,专门引进一家检测机构为机器人产业服务。

    “以前,我们要把机器人样机拉到上海做资格检测,引进这家检测机构后,在园区内就可以完成检测。”邓世海向记者介绍,从上游的系统测试、零件生产,到下游的二次开发、应用场景设计等,园区里与卡诺普配套的企业、平台已有10余家。

    发力新赛道 形成新质生产力

    “通过多学科医工结合,我们开发了基于脑电生物标记物技术的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脑影像分析技术的精准神经干预系统等。”在成都市锦江软件园内,前沿类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负责人冯睿告诉记者,通过加速推动“脑健康+人工智能”成果转化,相关技术已服务于600余名孤独症儿童。

    2021年获批建设的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特色孵化试验区)锦江软件园,是成都市主城区的核心片区,已经布局白鹭湾科技生态园、锦江数智产业港等9个产业园,发展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几天,我们正对园区内锦江大道、锦阳大道构成的‘中’字形示范道路及高速路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未来,这里将打造全国首个涵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乡村公路的无人驾驶、汽车试驾、研发测试全路况示范区。”成都市锦江区住建和交通局党委书记于轩说。

    2020年12月,成都获批“第二批次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先行试点”,锦江软件园恰处于试点区内。目前,国区建设的国家级汽车智能网联研究院,正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创新团队,围绕智能驾驶系统、智慧交通平台等,开展智能网联、智慧交通和应用场景全链条创新。“按计划,今年我们将引进车路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0家以上,初步形成智慧交通、智能网联产业集群格局。”成都市锦江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副局长张其川表示。

    “虽然才成立一年半,但我们已取得实用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3项。”落户园区的四川凝思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文林宁介绍,公司将在这里组建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工程中心和数据中心,构建企业北京、成都“双中心”布局。

    “以软件研发为产业形态,引育未来科技产业。”成都市锦江区委常委、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功能区党工委书记杨世映说,未来3—5年,锦江软件园将累计建成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预计到2025年,园区总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