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闪耀“一带一路”】
◎本报记者 颉满斌
“培训班对提升蒙古国防沙治沙能力,助力世界荒漠化治理有着关键的作用。”9月27日,参加完由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承办的蒙古国沙漠改造治理培训班后,蒙古国水利局高级官员娜仁其米格深有感触。她期待中国政府能够继续举办相关国际培训项目,进一步向蒙古国分享环境保护和生态领域有效治理的经验与技术。
这是继2019年蒙古国沙化草地防治和保护技术培训班之后,又一个面向蒙古国荒漠化和沙漠化防治开展的双边技术培训班。
“培训为中蒙生态环境保护和沙漠化防治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纪永福10月18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自1993年以来,该所已成功举办了50期国际培训班,共有80个国家的10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其中包含3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701名学员。
开展防沙治沙技术国际培训
“在培训班上,我们不但学到了防沙治沙技术成果,还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合作。”2021年10月,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产业技术国际培训班”在甘肃兰州以线上形式开班,参加培训的学员这样表示。
培训班负责人、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主任刘虎俊研究员说,技术人员通过线上讲授与视频播放相结合的方式,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把植物治沙、退化土地恢复、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沙尘暴监测技术、退化植被恢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成果,分享给来自伊朗、蒙古国、沙特阿拉伯、巴拿马4个国家的28名学员。
在技术培训中,培训班学员较好地掌握了关于荒漠化、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管理和产业发展等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对不同野外站的考察中,学员得到了实践机会,学习了一些精密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为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建立荒漠化防治与沙产业示范点
在开展防沙治沙国际培训的同时,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还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合作研究,并在尼日利亚、尼日尔、伊朗建立荒漠化防治与沙产业示范点,让中国治沙技术走出国门。
中东亚干旱区荒漠化遥感监测与修复模式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于2016年至2018年实施,通过监测伊朗和蒙古国两国荒漠化程度、分析荒漠化动态,进行荒漠化防治合作研发、示范推广和人才培训,完善荒漠化分类和监测体系,为两国荒漠化土地监测提供定位监测资料,分析了荒漠化防治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荒漠化防治建议。
身为该项目负责人的刘虎俊介绍,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伊朗和蒙古国荒漠化监测研究和防治能力,为开展进一步科技合作与技术研发打下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2018年至2021年,该所又开展了中东亚典型荒漠化防治与生态安全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还在继续。”纪永福表示,他们将持续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现状、危害和治理现状的调查,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开展荒漠化治理适用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根据不同国家需求合作开展荒漠化防治技术的培训,促进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讲好中国治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