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慧友
“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们高产攻关成功,实现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单季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随着丰收季到来,科技日报记者收到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发来的好消息。
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湖南实现的不仅仅是水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
备受鼓舞之下,湖南锁定“三高四新”目标,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一颗种子,守百姓饮食安全
“我们选育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西子3号’成为首个通过国审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在湖南52个县市区推广107万亩,成为首个大面积推广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10月11日,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功50周年座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关于两个品种的表述,引人关注。
湖南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但多年前,和部分省份一样,湖南也遭遇了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湖南迅速拿起科技“手术刀”,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手术”也做到了种子的身上。
湖南启动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开展镉低积累水稻育种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最终迎来了两则“首个”品种的好消息。“惠及的不仅是湖南,也包括全国乃至全球镉污染稻区的稻米安全生产。”柏连阳说。
记者从湖南省科技厅获悉,为进一步扩大成果产出,湖南启动新一轮十大技术攻关,包括开展水稻镉低积累、耐盐碱抗逆种质创制、耐极端高/低温重大新品种培育等研发。
作为大国粮仓的湖南,期望并不止于此。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志坚介绍,为持续开展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种业科技创新,湖南省委省政府将聚焦种业创新的岳麓山实验室纳入了省“4+4科创工程”,将现代种业作为优势产业纳入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剑指种业科技创新高地,着力构建现代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体系。
一根轴承,解核心技术之难
10月12日,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直径8.61米的盾构机主轴承在长沙下线。这根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打破了国际上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关键技术的长期垄断。
在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眼里,盾构机全产业链全面自主化的薄弱环节,就在这根主轴承上。
为攻克这一重大核心技术,依托湖南省首批经费超5000万元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目的支持,铁建重工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建成国内最大、国际领先的盾构机主轴承生产线,打造全球最大主轴承工况模拟试验台,自主设计开发大直径重载主轴承专业计算软件,尝试上百种材料和工艺,开展上千组理论校验和设计优化,有效解决了直径超大尺寸维度下薄壁环变形控制、高精密大模数齿硬铣、复杂型面热处理等制造难题。
最终,湖南造出了这根重62吨、能承受超万吨级载荷、可用于驱动18米超大直径盾构机的主轴承。
一座“城”,加速先进制造业高地崛起
10月中旬,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内,炫酷的智能化生产图景让人“遇见未来”。
下料、机加、装配等5条无人化“黑灯”产线自动运行,钢板印上“二维码身份证”后以0.1毫米精度的激光切割成型,360余台AGV小车有序穿梭实现全生产流程100%自动物流配送,超240台机器人舞动机械臂作业如行云流水……在这里,平均每6分钟就可下线一台挖掘机。
“这是全球唯一一家覆盖挖掘机全工艺流程智能制造工厂。而这样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在智慧产业城中就有8个,汇聚300条智能产线,600多项产线专利技术。”中联重科助理总裁袁野说。
中联智慧产业城是湖南省“一号工程”,也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告诉记者,基于这座“未来之城”,他们正加速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未来企业。
“装备制造业正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飞奔。智慧城全面投产后,世界上就拥有了一个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产业之城。”中联重科副总裁付玲说。
一颗种子、一根主轴承、一座“城”,是过去三年湖南建设科创高地路上的“代表作”。今年8月,湖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关于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建设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创新型省份。
9月,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新闻发布会上,李志坚表示,湖南将全力启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建设湘江科学城、“4+4科创工程”、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等五大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
历经三年积淀,湖南正调整“跑姿”,启动新一轮科技创新“新竞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