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7日 星期三
云南:抓好科技创新政策落实

    王学勤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落实好科技创新政策,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为全面掌握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情况,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云南省科技厅开展了以“提高政治站位、抓好政策落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调研。

    此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云南省相继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和《云南省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20条措施》(以下简称29条和20条)。这两项措施也是当前云南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抓手、重要依据。

    调研组走基层,查堵点;进园区,看企业;勤出省,访“高地”,采用联合调研、书面调研、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深入科研一线,践行“深、实、细、准、效”五字诀,与基层人员面对面,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建议。通过深入调研,我们了解到,29条和20条实施以来,云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好,政策效果好于预期,创新体系不断健全,短板弱项逐渐补强,创新生态持续改善,但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各级管理部门和创新主体对政策主旨精神没“吃透”。政策宣讲初期,各级科技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国家和省级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未能了然于胸,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政策宣讲、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其次是政策落实参差不齐。表述非常明确的条款能较好落实,如高新区排名提升奖励、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横向课题经费超过100万元视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博士直接给予基础研究一般项目支持等;但一些指导性原则以及需要各单位大胆探索、创新执行的规范落实较差,而且主要集中在科研绩效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面。

    最后是存在科研经费“不好用”的情况。如农业科研中买种子、肥料以及收集种子的时间与经费下拨时间不一致;在委托业务中,单个品目容易超限额,导致科研项目组不能及时、方便地采购到满意的第三方服务等;此外,有科研人员反映,虽然项目申报初期按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三大类编制预算,但项目立项后,仍要按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细化科目报批,导致预算编制流程事实上并没有简化。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科技厅党组及调研组聚焦问题,多次召开研讨会,充分研究相关整改措施、建议的可行性,并初步形成有针对性的方案,多管齐下,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一是加强督查指导,确保政策落实落细。建议将29条和20条落实情况纳入省委、省政府2024年度重点督查计划,以督促落实,扫除政策执行盲区。紧扣“激励、减负、约束”的主线,改变云南科技创新“基础弱”“底子薄”的现状,解决创新政策环境不优、创新平台不多、创新主体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实实在在让好的科技政策成为驱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同时,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是建立项目申报前科研政策测评制度。29条和20条旨在破解云南省科技创新中的难点、堵点,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科研人员对政策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落地见效。因此,可在项目评审前,对项目负责人、财务和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测评,并将测评分数作为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是用好“典型引路法”、践行“一线工作法”。我们总结典型案例,汇编并印发到各科研单位,以达到政策解释、规范指引的目的。针对表述原则性强但不好落实的条款,由职责部门牵头细化落实标准,提高政策落地效率。多部门加强协同、沟通,到问题比较集中的科研机构现场解决问题。

    云南省科技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嘱托,不折不扣推动中央和云南省科技创新政策“落地开花”,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的科技创新力量,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实践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