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0日 星期三
数字化东风带科技馆“飞入”百姓家
图为小朋友正在体验百度公司研发的小度机器人。本报记者 周维海摄

◎实习记者 骆香茹

    

    “我儿子4岁的时候,已经会问各式各样天马行空的问题。比如他曾问我,‘石头是什么做的’‘时间是什么做的’。第一个问题我还能勉强回答,第二个问题确实把我难住了。虽然我没有能力回答他,但是我非常想要珍惜、保护他这种提问的能力和他对于世界的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想法。”9月17日,在2023北京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上,《环球时报》(英文版)编委白天天分享了她作为家长的一次科普经历。

    去科技馆是她向孩子科普科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守护青少年的好奇心、解答科学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使命。而科技馆就是承担这一职责的重要机构。

    如果说,因为物理空间的限制,科技馆曾经“养在深闺少人识”,那么,如今科技馆已经乘着数字化建设的东风,携科普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普受众请进来,云上科技馆走出去

    本次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包括两场高端对话,主题分别为“科技馆如何在青少年的数字教育水平提升中发挥作用”“科技馆如何打造优质数字资源,精准服务不同受众”。

    要让科技馆在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中贡献更大力量,一方面需要让科技馆“开门迎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趣多元的形式把受众请进来;另一方面,流动科技馆、云上科技馆也要走出去,扩大科普覆盖的人群,让有限的科普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通过使用数字资源,科技馆能够突破物理空间上的限制,跨越国界,把科学知识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科技馆还可以通过数字化的互动手段,引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巴基斯坦科技信息中心主任穆罕穆德·阿卡姆·谢赫强调。

    科技馆的数字化改造不仅能扩大覆盖面、吸引受众,还能帮助青少年提高数字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忻歌表示,科技馆在终身教育和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馆不仅是前沿数字技术成果的展示平台和让公众更好地体验技术魅力的乐园,还是重要的技术课堂,能够帮助公众理解数字技术背后的原理、逻辑。

    除了科技馆数字化发展的前景,与会专家也提出了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数量庞大的实体科普场馆,为数字化传播提供了科普素材和科学支撑。”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维成在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上表示,“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北京已建成的科技馆或其他科普场馆,基本是通过线下展品或科普活动进行科学传播,科普场馆的数字化改造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科普场馆的数字化改造有巨大潜力,数字化内容生产和管理也存在巨大挑战。”

    忻歌补充说:“未来,科普场馆和数字教育肯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衡好科普场馆传统展教与线上展教这二者的比例、关系等非常重要。”

    讲好科学故事,做好科学普及

    如何做好关于气候变化的科普?

    北京宸枫万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动画总监道尔顿·格兰特给出的答案是“讲故事”——一只小北极熊因为北极冰川融化与母亲失散,历经艰辛后终于找到了熊妈妈。故事讲完后,科普登场,气候变化的原因、后果等知识衔接在故事之后,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科普中,呈现的技术与讲述的艺术同等重要。道尔顿·格兰特认为:“首先,科普内容一定要是故事导向的,因为人性就是喜欢听故事;其次,创作时,脑子里要有受众,要做数据收集和市场调研,要知道目标受众是谁;最后,要关注受众的反馈,实时更新内容。”

    “我认为应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科学广为人知。通过讲故事,我们可以让新一代的受众真正喜欢上科技。”道尔顿·格兰特补充说。

    想要精准服务受众,除了受众调研、采取讲故事的艺术呈现方式、及时更新受众反馈等手段外,增设与受众互动的岗位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科学传播学博士楚惠萍表示,当前,科技馆传播的内容已经从以前的固体展品和机械互动装置转变成可以承载大量信息的数字内容。因此,她认为,在精准服务受众方面,科技馆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岗位或工作领域,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承担起沟通、陪伴、讲解、引导的工作,还要负责接受受众反馈并形成报告。

    “精准服务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因为受众有需求,科技馆才会存在。受众造就了我们,我们也要引导、塑造受众。”楚惠萍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