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铁一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时强调,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目的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锚定目标、精准发力、早见成效,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
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青岛市科学技术局深入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梳理出制约科技自立自强的痛点难点问题。
一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够顺畅,技术、人才输出与本地需求融合不够,技术转移等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二是科技企业队伍发展不够壮大,特别是缺少大体量的科技头部企业和高科技上市企业。三是海洋科研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海洋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技术成熟度距离产业化落地还有一定差距。四是科技人才引育力度仍需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仍需进一步壮大,人才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五是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科技投入力度不够大,科技工作合力不够强。
为抓好调研成果转化,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努力破除科技体制机制障碍,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聚焦自立自强,搭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新体系。坚持放大优势、做强特色,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培育和打造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出精准化,立足海洋科研优势,推动崂山实验室入轨运行,发起“透明海洋”“海底发现”等大科学计划,统筹涉海领域大科学装置,一体推进、同向发力。突出体系化,布局由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构成的“金字塔”型实验室体系,使更多创新要素实现“从0到1”转变。突出梯次化,分类指导6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围绕重点产业打造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二是加强科技管理,打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模式。优化科技管理体系,统筹科研攻关力量,探索以产业和企业需求为牵引的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模式。坚持改到底,出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强链”计划,精准服务优势产业强链补链,支持“链主”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科技攻关示范。坚持立起来,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重大科技项目推行“揭榜挂帅”,变专家“相马”为市场“赛马”。坚持放到位,做到“应放尽放”,实行“包干制+负面清单”经费管理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使科研经费更好地为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创造性活动服务。
三是突出企业主体,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连接新通道。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科技金融结合机制,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连接通道。做强前端,深入实施“沃土计划”,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育和服务体系,打造“高企育苗—高企认定—高企上市”发展梯队。做实中端,瞄准成果转化堵点痛点实施“硕果计划”,发布“硕果金”政策,打造“财政股权投资+无偿补助”持股孵化模式,着力解决成果转化“临门一脚”的投资问题。做足后端,发挥“政金融合”优势,健全与科技创新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科技信贷“白名单”“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产品已累计助力科技企业融贷超2400亿元。
四是深化制度创新,形成科技评价改革攻坚“新机制”。持续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发挥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科技人才评价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实施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在全国率先提出涵盖创新度、成熟度、先进度的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体系,已评价科技成果3600余项。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在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中设立“海洋科技奖”“智造创新奖”和“颠覆性技术奖”,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卓越贡献奖”,提升科技奖励质量。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破除“四唯”倾向,制定产业领军人才选拔办法,突出考量价值、能力、贡献,建立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