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8日 星期五
九省区专家学者
共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为扎实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近日,黄河文化传承发展论坛在甘肃兰州举行,来自黄河流域九省区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积极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言献策。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怎么建设?有哪些建设路径?2023年7月印发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文件。按照《规划》,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确立了“一廊引领、七区联动、八带支撑”的总体空间布局,分类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4类重点功能区,构建起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空间骨架;牢固树立保护传承弘扬的建设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行稳致远。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负责人周庆富指出,东营模式、洛阳模式和宜昌模式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可创建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新模式。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教授认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应强调感官体验、情感体验与精神体验融合,建立涵盖生态美学、文化美学、社会美学和经济美学等的国家文化公园美学体系。

    黄河流域区位条件优越,亟须抓住新兴业态发展契机,打破原有发展思维。与会专家立足重点项目和业态创新,挖掘黄河文化新内涵,提出应注重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体验性、互动性和科技感。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风认为,数字时代的黄河表达分为历史表达、艺术表达和产业表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首先要注重黄河历史的数字化表达,创建记录和传播历史的新符号体系,突出数字技术能够全面、立体、智慧互动的优势;其次要注重黄河艺术的数字化表达,要“更艺术”“泛艺术”,防范“反艺术”;最后要注重黄河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表达,以文化与经济的联动促进市场化,以“提高与普及”的联动促进大众化,以主体与客体的联动促进社会化,以传统与当下的联动促进时尚化。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认为,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文明不仅孕育了中国的主流文化体系,也是中国历史上农耕、手工业、商贸等经济发展的母体。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应探究黄河文化与其经济业态的内生关系,发掘黄河文化对现代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索建立中国黄河经济共同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