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
古人认为马能狩猎打仗、保卫国家,牛能负重运输、耕田种地,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朝定都金陵后,太祖朱元璋便令京畿之民养马,并在滁州设立太仆寺管理马政。当时的养马之法规定了百姓养马的数量与孳息数(马的繁殖数量)。如果不能让马匹繁殖到一定数量,或者不能保证马的健壮,就要加以赔偿。
大概在万历六年(1578年)到万年八年(1580年)这段时间,一个叫丁宾的官员主政滁州。他发现由于连年灾荒,牲畜疫病流行,导致牛马大量死亡,侥幸存留的病马残牛,又有多半死于庸医的治疗。出于父母官的责任感,丁宾广征名医来为牛马治病。有对喻氏兄弟前来应征。
喻氏兄弟来自庐州府六安州(今安徽省六安市),兄名喻仁,字本元;弟名喻杰,字本亨。他们自幼从事兽医工作,医术高明且认真负责,“针砭治疗,应手而痊”,很快就控制住了当地的牛马凶疫。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喻氏兄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把自己治疗牛马疾病的心得撰写成书,即《疗马集》《疗牛集》。刊刻成书的时候,丁宾为其作序,并在书名前加上了喻仁、喻杰兄弟二人的字——“元亨”,希望后人能永远记得他们的功绩。
《元亨疗马集》内容极为丰富,根据明刊本,《元亨疗马集》分为春夏秋冬四卷,《元亨疗牛集》分为上下两卷,主要涉及的内容有马、牛的外形鉴别、牧养须知,以及马、牛上百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每种病的病因、病理、症候、治疗和护理方法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
《元亨疗马集》秋卷提出了“八证论”,包括正、邪、寒、热、虚、实、表、里8种辨证的纲要,相当于医学中的八纲。相较于丰富的理论,该书的实用价值也极大,其“五经治疗药性须知”篇,列出了219个药方,这些药方有些至今依然是兽医用药的依据。
内容完备具体且实用价值极高,使《元亨疗马集》这本书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前代的同类著作,有学者认为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兽医学成熟的标志。
为了便于百姓学习与运用,《元亨疗马集》不仅配有上百幅插图,而且将主要内容编成了“歌”或“颂”,便于记诵和流传。比如“八证论”中的“热证论”歌曰:“热气多因暑气伤,由来阴不胜其阳”,指出热证发生的根源;接着以“炎天负重乘骑远,热料餐多入脏肠”两句点出此病的直接诱因;而“内外合邪表里热,双凫洪数口如汤,喘粗鼻咋精神少,低头搭耳眼无光”四句则描述了患热证之马的症状;最后又以歌谣的形式说明治疗办法和药方——“鹘脉两针须索出,归芩芍粉血贤凉,蜜水调和同共灌,便是师皇真药方”。
自问世以来,《元亨疗马集》极受百姓欢迎,被多次翻印,明清时期全国有40多种版本流传。虽然版本众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3种,一是明代最初刊刻的“丁序本”,二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经李玉书重新改编,由许锵作序的“许序本”,三是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由六安州兽医郭怀西改编加注释的“郭注本”,后来安徽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发现“郭注本”并收集成套,1983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名为《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此外,也有学者以此3种版本为底本进行校注,如1990年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元亨疗马集校注》,就是于船、郭光纪等人以“丁序本”为底本,参考“许序本”等底本进行了注释。
《元亨疗马集》不仅在国内刊印不断,还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及欧美等地,在世界兽医学界也颇具影响力。
[作者系济南中华文化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