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荟】
◎周 乾
故宫博物院珍藏大量珍宝,其中包括2000多柄明清时期的如意。这些如意材质涵盖玉石、竹木、金属、牙骨、陶瓷等,贵重精美,工艺精湛。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如意。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意是由“痒痒挠”演变而来的。南宋文人吴曾撰《能改斋漫录》,其卷二“如意”载:“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古代的爪杖,就是现代的“痒痒挠”。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如意逐渐失去“痒痒挠”功能,成为皇家贵族珍玩和贵重的礼品。
如意与“痒痒挠”的功能分离,大致出现在唐宋时期。唐代冯贽撰《云仙杂记》,其中“犀如意”载“虞世南以犀如意爬痒久之”。虞世南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知名文人。由此可说明,在该时期,如意仍具有“痒痒挠”的功能。此后,受佛教影响,王公贵族将如意视为吉祥与品味的物件,因而如意的实用性被削弱,精神意蕴增强。如意造型美观,寓意丰富,不具备实用价值。如北宋释道诚撰《释氏要览》载:“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又如此方篆书心字故。若局于爪杖也,只如文殊亦执之,岂欲搔痒也。”由上可知,在北宋时期,如意的精神功能已凸显。而在明清时期的紫禁城里,如意已成宫中重要吉物和礼品。
如意是清代宫廷里的重要礼物。在重要场合,皇帝犒赏臣子,或臣子进献皇帝的礼物中就包含如意,以示“吉祥如意”。如据吴振棫撰《养吉斋丛录》卷二五载,清代一品大臣年过六十、整十数生辰时,皇帝会赏赐大臣各种礼物,其中就包含如意;据《清高宗起居注》卷四十二载,乾隆六十一年(1796年)正月,乾隆太上皇在皇极殿举行千叟宴,赐给五千余名赴宴人员的礼物清单中,包含了如意;故宫博物院现藏60柄金累丝万年如意,为乾隆帝60岁寿辰时,大臣们集体凑资,耗费黄金1361两打造而成。
如意更是清代国礼不可或缺的内容。清代皇帝接见国外使臣时,往往要赏赐国王如意,以示两国友好往来、国泰民安。如据嘉庆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二》卷三百九十六、三百九十七载:乾隆帝于四十八年(1783年)七月,赏朝鲜国王的礼物清单里,有“玉如意一”;于四十九年(1784年)八月,赏安南(今越南)国王的礼物清单里,有“瑞芝(灵芝形状)如意一”;于四十九年八月,赏朝鲜国王的礼物清单里,有“玉如意一”;于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赏“西洋英咭唎(今英国)国王”的礼物清单中,第一件就是“玉如意”。1792年9月,乔治·伦纳德·斯当东作为西洋英咭唎国使团的副使,随团来华。《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载:“皇帝同特使稍微交谈数语,以后取出一块玉石作为赠送英王的第一件礼物。中国人非常重视这种东西。这块玉约有一尺长,弯成节杖的形状,据说象征兴旺和平。在中国每个宫殿的御座旁边都放有这样一块宝石。”书中所载“宝石”,就是玉如意。
另据《清嘉庆二十一年英使来聘案》载,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阿美士德率英国使团来华,清军机处拟定“英咭唎国贡使进表仪注”,其中有“受表后,臣苏楞额等带领正、副使臣等,由西隔扇进至殿内平地下跪,候皇上亲赏该国王如意”“臣苏楞额代该正使恭捧如意,仍将该使臣等带至月台、月甬道西边”等内容。由上可知,嘉庆帝接见阿美士德使团时,拟赏赐英国国王的第一件礼物,也是如意。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