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8日 星期二
覃汝庆:
在研究过程中实现自身“蜕变”

【我是科研助理】

    ◎本报记者 张佳星

    “这个标签就像它们的出生证明一样。”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助理覃汝庆眼中,一些外人看来“没头脑”的小飞虫却值得精心对待——将他们的数据逐一记录,保证准确和完备,容不得半点马虎。

    7月11日,覃汝庆为带有特殊基因的果蝇更换“粮食”。她打开塞子、倒置试验管、驱入果蝇、迅速盖上、更换标签,整个流程一气呵成,常常要重复数百次。无误、安全、快速是这项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保证后续遗传学研究数据准确性的根基。“如果更换新鲜培养基,它们也会活跃起来,所以每个环节都要一次‘瞄准’,不能漏空子,力度和速度还要适中。”现在的覃汝庆已经摸索出不少心得,与刚进实验室时的她截然不同。

    两年前,覃汝庆放弃企业的工作来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剑教授的课题组当起科研助理。“这里确实没有企业赚得多。”她坦言,但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让她能够更专注,因为课题组里学术氛围浓厚,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实验室的负责人很随和,这里昂扬向上的力量吸引着覃汝庆。

    “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的老师们会为了新的发现异常兴奋。”说起这些,覃汝庆禁不住打开话匣子,“比如这些果蝇,咱们看来都一样,但用基因数据分析后,会发现它们能随环境变化而快速变化,适应能力之强超出人类想象。”

    作为前沿研究的科研助理,覃汝庆的眼界逐渐开阔起来,她与研究者们融为一体,处理财务、耗材采购、项目申报等工作。“两年来,我感觉自己也在不断成长,沟通协调能力提高了,工作中不熟悉的地方也能妥善处理了。”她说。

    在北京大学担任科研助理,还有机会与其他优秀团队协同工作。此前,覃汝庆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病原学专项项目的申报工作,这项工作让她感觉责任重大,因为项目需要整合多家优秀参与单位的科研优势,与10多位课题负责人及骨干不断沟通。

    “陆剑老师是项目牵头人,各家单位提供的申报材料内容很多,都要汇集到我这里做梳理,还要跟进进度,确保按时完成申报。”覃汝庆说,这次任务责任重大,自己也通过这项工作完成实现了“蜕变”,帮助自己在处理“多核驱动”工作时也能坦然应对。

    “科研助理工作集文、理于一身,要了解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还要具备写作、沟通、管理能力。”陆剑认为,虽然科研助理对学术研究起辅助作用,但非常重要,提升了团队整体效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