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3日 星期四
郑敏慧:
我在企业做科研

【我是科研助理】

◎本报记者 符晓波

    

    与多数留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助理不同,郑敏慧是一名企业里的科研助理。

    “读文献、开组会、做实验,在企业里做科研,样样都不少。”2022年,25岁的郑敏慧从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的一名科研助理,谈及一年来的工作体会,郑敏慧形容道:“非常饱满。”

    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是显示领域龙头企业——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在厦企业,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共同投资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主攻Micro-LED量产核心技术。

    “我目前所在由业内顶尖技术专家组成的26人团队正抓紧技术攻坚,争取率先掌握Micro-LED量产技术。”郑敏慧介绍,作为当今最前沿的显示技术之一,Micro-LED能够高质量实现透明车载、无缝拼接、柔性弯折等效果。但因许多技术瓶颈有待破解,这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实现量产,成为企业前瞻布局、技术竞争的攻关重点。

    作为科研助理,郑敏慧负责辅助技术团队从事Micro-LED显示屏电路和版图设计,这对初出茅庐的郑敏慧来说是一个全新领域。除了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郑敏慧需要学习掌握更多新知识、新技能来适应这份工作。

    “市场需求瞬息万变、技术迭代升级迅速,我每天都在接触、学习新的东西。”郑敏慧介绍,企业研发团队科研作风严谨,业务氛围浓厚。在技术带头人组织下,团队成员每周定期开展学习交流,通过学习技术周报,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学习前沿技术,成员们随时开展讨论,适时调整研发方向,不断修正技术工艺路线。

    经过一年多的锻炼,郑敏慧知识水平和能力快速提高。在技术专家指导下,她独立完成两件Micro-LED显示屏电路设计,根据其设计图生产出的样品,不久前刚刚送去上海测试。

    “当看到自己的设计图最终变成实物那一刻,我的内心非常激动。”郑敏慧说,刚毕业就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方向,学习新型显示领域核心技术,收获颇丰。

    她告诉记者,目前,受印章式巨量转移技术物理条件限制,Micro-LED显示技术产业化进入瓶颈,其优势未能完全发挥,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可以预见Micro-LED技术未来前景广阔。“企业技术研发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成果落地成为产品。我想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物,让它实现产业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看到自己的成果转化落地,见证Micro-LED显示屏在厦门点亮。”郑敏慧说。

    2022年,共有781位像郑敏慧这样的青年以科研助理的身份进入厦门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相关工作。厦门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高新区通过持续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主体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今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内各类企业已陆续发布827个科研助理岗位。

    (科技日报厦门7月12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