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看招】
◎本报记者 王迎霞 通讯员 黄 莉 苏 杨
7月8日,随着冷凉蔬菜节的成功举办,宁夏固原市将22.63亿元订单收入囊中。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城,立志要打造更好的“中国冷凉蔬菜之乡”。
几个月前,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就启动了重点项目“宁夏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由李天来院士担纲,李玉、吴孔明、邹学校等多位院士加盟。
能享受到中国工程院“智囊天团”服务的,全国共有20个省(区、市)。
从京津冀、长三角到东北、中西部,再到成渝双城、粤港澳大湾区。5年间,中国工程院地方研究院“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研究成果成为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主动作为 精准选题
“蔬菜是耗水较多的作物,宁夏水资源又紧张。应有效利用盐碱地、沙漠、戈壁滩、旱砂地、工业废弃地发展设施蔬菜,注重保护生态、不增加用水总量。”
“宁夏蔬菜80%外销,要分析比较优势,明确目标市场,解决高品质瓜菜市场占有率不高、销售渠道不畅、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
4月1日,在“宁夏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现场,宁夏大学教授李建设代表项目组汇报了实施方案后,与会院士就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路径。
这样的咨询研究项目,截至2022年底,中国工程院地方研究院共启动700多个,其中工程院经费支持350多个,支持经费4亿多元,地方配套近8亿元。
在院省合力支持下,各地方研究院主动作为,从精准选题到成果转化成果丰硕。
安徽研究院积极参与承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高端学术论坛,提升智库影响力;福建研究院与省内20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广泛组织技术需求线上线下对接活动;山东研究院依托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提速并推动国内首个海洋抗肿瘤新药申报临床并获批。
另外,广东研究院“大湾区广深港高速磁浮铁路预可研”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相关建议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将“发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作用”写进“十四五”《规划建议》《规划纲要》等多项规划政策文件……
规范管理 守正创新
成绩的取得,源于对运行的规范管理。
6月21日,记者从中国工程院召开的地方研究院工作交流会上获悉,该院狠抓制度建设,特别是2022年出台《地方研究院建设与发展指导意见》《院士行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并将工程院资金支持的地方院项目纳入工程院总体信息系统,突出咨询目标导向,同时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成绩的取得,源于对制度的守正创新。
作为第一家地方研究院,湖北研究院自2018年3月22日以来已经立项129项,“订单式立项”是他们一路高歌猛进的良法。
福建研究院建立了纵横联动机制,无论是中国工程院及各学部、中科协,还是省直各单位、重点企业、高校院所,都能“一键直达”。
“我们设立了院士基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川落地转化。川渝两院更是深度合作,接下来打算建立院士项目库。”四川研究院院长董路透露。
不断探索,定能做出特色。地处西北内陆,亦百舸争流。
2018年7月,中国工程院在宁夏布局建设西北首家地方研究院,依托单位为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目前,已立项6批53个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先后组织35批183人次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团队来宁开展考察调研、专题报告、咨询服务活动。
“我们及时将院士在咨询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列入自治区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由院士领衔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宁夏研究院副院长、宁夏科技厅副厅长陈放介绍。
“以评促建” 更好服务地方发展
“尽管地方研究院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突出问题,首先就是管理和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国工程院三局副局长黄海涛指出。
院地合作,地方为主,然而有的地方院没有因地制宜建立一套符合当地特色的运行管理机制。选题上,有的结合政府需求不够,突出工程科技特色不够;有的没有从全省大局出发,从依托单位自己关心的问题中提炼项目;有的甚至直接根据院士意愿确定项目,导致立项质量参差不齐。
另外,项目成果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经费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今年,中国工程院将启动地方研究院成立以来的首次综合评估,除了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场地保障、项目管理等常规内容外,“一个点、两条线”是这次评估的重中之重。
据悉,“一个点”是指工作的发力点是否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的关注点。“两条线”中,“高线”指项目质量,越高越好,多多益善;“红线”指经费管理,严格要求,绝不触碰,出了问题实行一票否决。
“服务好,院士什么都是;服务不好,院士什么都不是!”云南研究院秘书长贵斌的话引起与会者共鸣。为提升服务质量,该院创新出台了《院士“七有”服务实施细则》,细则之细,具体到院士的出勤率。
黄海涛认为,评估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都是为了规范地方院管理,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达到“以评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