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6日 星期四
让“一抹红”照亮深海探索之路
——记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题教育工作

    ◎本报记者 王祝华

    刚刚完成震撼世人的南海明代沉船第一阶段考古调查工作,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又传来好消息:由该所牵头的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开工建造!

    “这艘船按计划在2025年交付并投入科考工作,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临时党委,确保项目顺利完成,用实践深化主题教育工作。”深海所海洋装备与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唐古拉山说。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的研建,是为极区开展载人深潜科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障。这艘具备无限制水域航行、载人深潜、深海探测、综合作业支持等功能的船舶的建造,未来将承担重大使命。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项目主要参研参建单位有35家,参与这个项目的正式党员有120名。“我代表深海所任这个项目临时党委书记,其他4名党委委员来自包括参与项目各个环节的建设单位。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临时党组织将发挥不同的作用。”唐古拉山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深海所于2016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是一个年轻的单位,人数不多,但是发展很快,在深海科技创新中取得了多项极具显示度的成绩,这得益于其超前的科技布局和高效的组织模式。

    其中的秘诀是以项目为牵引,把引人和引智有机融合起来,与国内100多家单位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打破机制体制藩篱,建立“小核心、大网络”的深海科技创新体系。

    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深海所党员职工更多的时间是在海上科考或者在一线开展工程项目合作,海上和工程一线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人员跨单位、跨部门、跨专业,通常会设立临时党组织,为项目高质量完成提供重要保障。

    时间回到2023年5月23日,深海所组建“探索一号”TS-32-2航次科考队,在赴南海海域执行明代古代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时,专门成立TS-32-2航次临时党支部。在该航次,临时党支部多次召开党员大会,鼓励党员攻坚克难,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精湛的专业技能投入深海考古工作。

    针对古沉船遗址定位与测绘的难点,科考队通过利用长基线(LBL)定位技术、三维激光扫描及光学影像拼合等技术,航次首席科学家陈传绪带头多次下潜,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相关设备参数,潜水器部门同志适配潜水器的水中姿态,最终获取沉船核心区的高清拼图、遗址的精准定位和测绘。此次任务圆满完成!

    记者了解到,深海所党委在一线成立过几十次临时党组织,在项目最为艰难的时刻,临时党组织成为推进项目的“红色引擎”,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成为项目最坚实的战斗堡垒。

    深海所党委副书记阳宁表示:“深海所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切切实实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找到面向未来‘深海所怎么办’‘深海所青年人怎么办’的方法和答案,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使命担当,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