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4日 星期二
包头稀土高新区:
引育结合 打造西部人才高地
图为北科交大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机器人性能测试。 李学飞摄

    ◎本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贾婷婷

    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柔性引进院士专家89名,企业研发中心已集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228人,入库人才达1821人,形成了高层次人才、专业型紧缺人才、新就业或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人才等分层分类、相互衔接的人才体系,实现了从人才集聚区向西部人才强区的跨越发展。

    连日来,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功能材料所储氢材料室研究员李宝犬正带领团队安装调试电解水、固态储氢、燃料电池等子系统。深耕科研一线18年,李宝犬带领团队致力于解决风、光、氢、电、热互补的高效稳定运行关键技术,在拓展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等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据包头稀土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研究团队的技术可满足现阶段国家对固态储氢材料的需求。

    近两年来,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对接中国科学院全国100多家院所和近百所高校的人才资源,以系统性更强、含金量更高、针对性更准、覆盖面更宽、集成度更广的引才模式,广泛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等院士专家89名,企业研发中心已集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228人,入库人才达1821人,形成了高层次人才、专业型紧缺人才、新就业或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人才等分层分类、相互衔接的人才体系,实现了从人才集聚区向西部人才强区的跨越发展。

    深耕产业 搭建人才逐梦舞台

    记者走进位于包头稀土高新区的内蒙古北科交大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科交大),进入集成车间,一台“四足机器狗”迎面走来。别看它个子不高,却能负载80公斤,时速达8公里,越障高度2.5米,能克服地形、气候等恶劣环境,实现全方位识别,进行24小时独立巡检。

    不远处,它的机器人朋友们也十分抢眼——拥有橘色手臂的吸附式码垛机器人和抓取式码垛机器人、国内首台套铝行业定制款碳块儿打磨机器人、能在空中漫步的轨道式机器人……这支“机器人超能陆战队”的足迹已遍布钢铁、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风电、光伏、汽车零部件六大领域,广泛适用于危重作业、恶劣环境等巡检场合。

    而令人惊叹的是,开发出机器人控制器、驱动器、系统软件平台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的,竟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年轻人。

    沙小勇就是参与机器人研发的技术骨干之一。2021年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他,看到了家乡包头稀土、光伏、新能源等产业强势崛起,毅然决然选择留下来。“加入北科交大以来,我获得了多次跟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沙小勇说。

    人才重在“引”,更贵在“育”。各类“技术新人”在北科交大成长,离不开强大的后盾支撑——以北科交大总工程师、毕业于德国哈根大学的虞军博士带头的技术团队。

    “从名字可以看出,北科交大机器人拥有‘北科’和‘交大’两个高校的‘血统’,去年又融入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广州工业大学3所高校。我们以这5所高校骨干教师的技术力量为核心,以包头本地年轻技术人员为主力,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机器人研发团队。”虞军说。

    虞军还向记者坦言,包头稀土高新区求贤若渴,对各类人才的引进不遗余力,给予人才资金补贴、生活补贴等保障措施,针对企业出台税收优惠、用地优惠等一系列政策,让科研人员体会到了更大的“成就感”与“获得感”。

    盘活机制 畅通引才聚才渠道

    这几天,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技术骨干李艳丽正在“高性能钐钴永磁材料”产业化示范线上进行设备的联调联试,目前该条示范线已注册成立公司,即将实现产业化运作。

    “我们引进了以磁学专家刘尕珍为技术带头人,且具有10余年磁性材料研发经验的成熟团队,对钐钴材料进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升产品性能,补齐北方地区钐钴产业链短板。”国创中心副总经理、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总经理邓沅说。

    据悉,国创中心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建设以来,以稀土产业高附加值转型的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稀土产业链供应链的“卡链处”“断链点”,通过创新实施“国家级平台、企业化运作”的体制机制、“共建共享+自主建设”的运行模式,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形成了“院士牵头、行业专家为主、专业人才补充、技能人才为辅”的四级人才梯队,集聚了百余名稀土行业高层次专业人才。

    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制定了领军人才集聚、中青年人才招揽、人才机制改革优化的“三项人才计划”,积极组织重点企业对接掌握产业集群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团队,采取“一人一策”“特事特办”的方式,引进上海大学教授周忠福带领的稀土合金材料团队等高端人才科研团队3个。

    自2022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稀土高新区人才引进培育八项措施》,推动《包头市重点产业博士硕士引进行动计划》等政策加速落地,成功为重点领域企业引进博士硕士紧缺人才39名。

    包头稀土高新区企业包头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作为包头稀土高新区人才政策红利的受益者,企业人才结构愈加优化、梯队培育计划更加合理、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精准施策 不断加大招引力度

    近日,包头稀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邬军军,包头稀土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赵铮率队赴京,参加包头市与驻京高校政校企合作座谈会和招才引智宣讲招聘会,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家高校相关负责人沟通对接。

    期间,包头稀土高新区与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分会签订《中孵包头产业创新联合孵化平台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人才+创新+产业”的联合孵化模式,在引进培育创新主体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促进企业和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协同发力,为包头市及包头稀土高新区“双招双引一优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为做好专场招聘活动,在前期筹备阶段,包头稀土高新区人才中心面向重点企业开展岗位征集工作。在招才引智宣讲招聘会上,工作人员对资金补贴、住房补贴、生活补贴、服务举措等人才政策进行宣讲介绍,并一一走访各高校就业办。

    今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坚持靶向引才、精准施策,创新运用“事业编制企业用”和“重点产业领域硕博招引”政策,征集上报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重点企业博士硕士岗位需求156个、“事业编制企业用”岗位9个,助力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

    “下一步,包头稀土高新区将采取‘带土移植’‘候鸟式’聘任、‘飞地式’引才、‘事业编制企业用’等方式,不断加大引才聚才力度,深度推进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包头稀土高新区向国家级高新区50强迈进。”赵铮表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