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 李定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不久前,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要求各地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这为新时代全面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支撑,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基础和重要保障。
一是要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布局乡村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打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补齐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短板,使城乡共享数字红利。二是要构建包括农村大数据中心、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在内的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开发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型应用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产品,强化为农服务能力,提升服务供给质量。三是要加快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等设施发展,筑牢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基础。
加快乡村经济数字化转型
乡村产业数字化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一环,要着力发挥数字技术的扩散效应、普惠效应,以及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充分彰显数字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一是要以数字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为抓手,以农业数字化转型为引擎,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及生产管理一体化的智慧农业平台建设,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有效激发农业新活力。二是要以数字化助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结合本地优势地理资源和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数字+农业”“数字+民宿”“数字+文旅”等产业,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赋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让农民享有更多数字红利
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既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福祉作为建设数字乡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数字化惠民服务,加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就业”“互联网+人社”等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应用。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推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平安乡村等数字化应用见效落地,有效提高乡村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拓展数字惠民服务空间,缩小数字鸿沟和城乡区域差距,助力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
加强乡村数字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
一是要大力推广“互联网+党务”,不断完善农村智慧党建体系和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要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覆盖,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马上办、就近办、便捷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三是要强化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广泛调动基层政府、村委会、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激发乡村多元主体动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助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乡村产业数字化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一环,要着力发挥数字技术的扩散效应、普惠效应,以及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充分彰显数字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