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6日 星期五
江西上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晶科能源智能化生产线上光伏组件生产场景。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魏依晨  通讯员 陈玉霞

    6月15日,在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数智政务服务大厅,行政经理吴婕正在帮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吴婕说,她所在的企业主要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务,近两年,帮孵化企业代办业务是越来越方便。今年以来,上饶各地各部门聚焦“凡是长三角能做到的,上饶也要做到”的目标,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全面推进“一网、一门、一次、一窗”改革。

    如今的上饶已成为一块投资兴业的热土:全球最大光伏组件出货地、全国最大数据传输线生产地、行业领先的橡胶复合耐磨备件生产地……

    他们有的选择在上饶落户,有的从沿海一线城市“逆向回流”,有的选择在上饶转型升级,有的选择将上饶作为二次创业的起点……

    为什么选择上饶?

    第一次选择上饶

    在江西省上饶市经济开发区的马鞍山片区,隐藏着不少行业翘楚。其中,数据线缆行业领先品牌“SHIP”“一舟”品牌的制造商——江西一舟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一舟股份旗下)就坐落在此地。“一分钟出一千米。”5月31日,在一舟分公司一号厂房,技术副总杨政国向记者介绍眼前这台机器“吐丝”的高效率。每天,线缆分公司能生产六千多箱线缆,长度接近2000公里,相当于从上饶到兰州的距离。

    时间回到2003年,来自浙江鄞州的张文阳经考察后选择了上饶。也是2003年,浙江玉环的李仙德刚刚进入光伏行业工作,三年之后,他敏锐地意识到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决定自主创业。在朋友的建议下,李仙德来到上饶考察投资环境,经人力、土地、用电等成本优势比较以及区位优势和上饶市政府的服务、优惠政策的综合考虑,李仙德选择在上饶创业,历经十几年的奋斗成就了今天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市值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能源)。

    第一次,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上饶。

    这样的选择还有很多。2011年,来自浙江乐清的王云龙到上饶玉山投资12.8亿元,创建了上饶市致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头部企业的带动下,“家中有矿”的上饶成为浙江有色金属产业链转移的承接地。如今,上饶的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长为年营业收入超两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之一。

    上饶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林建军对这一现象进行解析:由于毗邻浙江,上饶作为义乌代加工的商品加工基地,以零售批发小商品经济为主要业态的民营经济和改革开放同步起航,形成了活跃的民营经济市场。随着工业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进入新世纪,四省通衢的上饶成为浙江、上海、福建等长三角、海西经济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之地。

    产业迁移和产业承接,塑造了现代上饶民营经济的雏形。

    据统计,上饶共有2049家规上民营企业,第二产业占比89.1%,其中来自浙江、上海、福建等非本土企业占比约七成。

    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让在上饶的企业有了更多“安全感”。

    再一次选择上饶

    过去,资源为之而集,交通为之而兴。如今,除了交通区位、资源禀赋这两大决定因素,机制优势、政策优势等新的吸引力作用愈发凸显。

    李仙德深有感触。2012年是晶科最为困难的一年。在上饶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饶市城投公司为晶科能源发行8个亿的企业债券提供了担保,帮助晶科能源在全国光伏行业中率先走出困境。

    一舟股份的张文阳也迎来了他的二次选择。2017年,在一舟股份的鼎盛时期,张文阳决定“从零开始”,进行“二次创业”——从制造商升级为专业的综合布线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从传统制造企业正式转为新型产业集团,并在业内首次提出储能基础设施概念,布局电力应用系统的储能产业。

    “上饶的营商环境不比浙江差。”张文阳说。正因如此,作为“二次创业”的重要战略项目——储能集装箱生产线,一舟股份再次选择上饶,并于2022年10月建成该集团公司首条储能集装箱生产线。

    企业发展速度快,上饶的政策和服务能否跟上企业发展的节奏?对于这样的问题,采访中,不少企业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2020年,元聚网络董事长俞月赟选择将企业从上海迁回家乡上饶时,也曾担心过人才储备问题。很快,企业便迎来了这方面的考验。2021年,由于国内网文模式由付费转向免费,元聚网络将业务转向海外市场,英文人才需求缺口大。“了解到我们的困难,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领导帮我们对接江西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南昌大学等高校,解决了几十名英语人才的招聘难题。”俞月赟说。

    近年来,上饶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可比浙江、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在上饶经开区,注册一家企业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1天。此外,上饶在江西首创“小额退税即申即审”,实现“资料无纸化”“退库一键办”;在江西率先推出工程建设项目“一窗进”“一码清”“一把抓”改革,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省定120天减到90天再减至41天……

    这些,让他们再一次选择了上饶。

    城市和企业的“双向奔赴”

    “地扼吴头楚尾要冲、势属闽浙皖赣中央”的山水地理,也决定着这座城市如何脱颖而出的战略路径——掉头向东,通江达海。进入新时代,上饶市委市政府在每个时间节点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开拓新的空间,搭建起互联互通的平台。

    “融入长三角,中部走前列”“融杭接沪、上上合作(数字产业)”“对接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政策的集聚效应和叠加效应,让上饶成为企业二次投资、变革创新的“引力场”:中电彩虹选择将在上饶建设投资106亿元的光伏玻璃项目;海优威将公司目前唯一集全生产线于一体的基地布局在上饶;吉利汽车选择在上饶建成集团公司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工厂;滴滴选择在上饶建成占地千亩的江西最大呼叫产业城……

    “这种蓬勃发展的状态,是企业最愿意看到的变化。”一舟江西产业园(一舟股份旗下)总经理陈建华还记得公司在上饶落户的那一年,马鞍山片区只有零星的几家小型企业,现在除了一舟数据,还有晶科能源、彩虹能源、江西铜业、海优威、众联机电、跃山科技、九风纸业、萌众集团等一大批优质企业扎根在此。

    陈建华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优质企业入驻,一舟在融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越来越深入。“在政府的带领和帮助下,我们与吉利汽车、晶科能源等企业展开多次座谈,深入探讨产业联动的可能性。”

    从“引进来”到“留得住”再到“发展好”,是城市和企业时空积淀的“双向奔赴”。

    为什么选择上饶?时至今日,这个答案对于李仙德来说愈加清晰:“2006年,我来上饶创建公司的时候,这里有一句广告语:上海有浦东,上饶有城西。时过境迁,现在,我在上饶工作很幸福。高铁网四通八达、机场航线越来越多,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大,行政新区、高铁新区、城北生态区的崛起,可以玩的地方越来越多。”

    从交通资源、生产成本到体制机制、营商环境的理性考量,再到优良的生态环境、科学的城市规划、庞大的消费市场的个体感受,越来越多在上饶的企业与城市一起,共同创造新的传奇、演绎新的精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