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2日 星期一
提升科普能力需丰资源、育人才、巧传播

    ◎王民田

    丰沛的科普资源是科普能力提升的肥沃土壤,科普资源不仅包括科普图书、音视频作品、实验器材、科普场馆等硬支撑,还包括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制度机制等软环境。

    科普能力是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体现了科学普及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也体现了科普能力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作用。而提升科普能力就要加强科普资源供给、建设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构建高效率传播途径。

    高质量的科普资源是提升科普能力的前提

    丰沛的科普资源是科普能力提升的肥沃土壤。科普资源不仅包括科普图书、音视频作品、实验器材、科普场馆等硬支撑,还包括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制度机制等软环境。

    科普图书要满足不同年龄段、知识结构、专业领域阅读群体的需求,针对广大农民、青少年、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公务员五大群体的特点,依据公民科学素质指标体系,编制针对性强的系列化科普丛书,满足各个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实验器材主要面向青少年群体,包括Arduino开发板、51单片机开发板、STM32系列单片机开发板等,供青少年动手实践,切实提升青少年科创能力。

    科普场馆是科普硬件资源建设的重点,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科技馆,也包括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的实验室、科研平台等。科普场馆应向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方向发展,打造以大型综合性场馆为龙头、小型场馆为特色的科普场馆联盟,形成科普合力。对于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要支持和鼓励其加大对社会开放力度,方便群众获取科普资源。除必要的硬件科普资源外,还必须形成良好的制度机制软环境,通过制度化的引导激励,从源头上激发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激活科普资源的源头活水,助推“两翼理论”落地落实。

    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队伍是提升科普能力的基础

    科普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需要持续发力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体系化的科普资源,更要有高质量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科普服务队伍。要发挥好院士专家等高层次科学家的示范带头作用,分专业、领域,建设一批以院士专家领衔的老中青结合的科普讲师团,既发挥院士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又能满足企业及各类群体的科技科普需求。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普志愿者队伍,鼓励和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志愿活动,结合科研工作、群众关切、社会热点开展科普工作,使科普工作融入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并逐渐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行动自觉。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科技场馆科技辅导老师队伍,通过系统培训,提升科技辅导老师在教学备课、科创制作、展品研发等方面的能力,为培养青少年科创能力提供强大师资力量。

    高效率的传播途径是提升科普能力的关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科普方法手段,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需要探索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传播途径。要鼓励和支持广大科技、科普工作者从线下走到线上,到群众喜欢的新媒体平台开展科普工作,打造科教娱乐一体、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要充分利用重大时间节点开展科普工作,利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世界地球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

    要开展“滴灌式”精准科普。对青少年,要做好“双减”背景下的科普工作,加大校外、课外科普工作力度,紧贴青少年需求策划科普活动,紧扣青少年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供给科普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志在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对农民,要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团队下基层、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线下活动,以及农民科学素质大赛等线上活动,提升农民科学生产、科学生活和科学经营管理能力;对老年人,要以提升信息素养为重点,大力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加强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增强保健信息辨别能力;对产业工人,要持续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活动,向他们普及先进制造业基础知识,令其储备好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科学技术和技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宣传,提升其科学履职和科学决策水平。

    (作者系金陵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