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陈 曦
“这口新井真给力,测试单井日产325吨原油!要知道,我国近年来发现的原油单井日产平均也就几吨。”5月10日,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首席科学家薛永安看着手中的数据,开心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薛永安所说的“给力”井,是2022年底发现的渤中19-2。这也是继垦利6-1、垦利10-2两个超亿吨大油田之后,连续3年在渤海老油区发现的又一个浅层高产大油田。
按正常采收率,一个地质储量亿吨油当量油田,可开采原油超2000万吨,提炼成汽油后可供1万辆小汽车行驶30年。
在老油区接连发现优质新型大油田,得益于“渤海海域浅层油气勘探新理论技术”。十余年间,薛永安带领团队像“老猎人”一样,在渤海湾老油区中苦苦追踪着新油田的蛛丝马迹。通过对传统勘探理论和实践进行颠覆性创新,渤海湾盆地老油区高产大油田勘探方向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为我国原油年产量从1.89亿吨重返2亿吨安全红线起到“压舱石”作用。
传统勘探方法“失灵了”
“没有储量,一切都是空谈!”说起最初对新油田的探索,项目负责人薛永安的话语掷地有声。
短短一句话,道出了渤海油田承担的“国家能源安全”重任。
渤海油田与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等构成的中国东部老油区原油开采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由于油田生产过程是一个自然减产的过程,从“十二五”开始,东部老油区原油产量逐年下降,亟须找到优质大油田,实现稳产、增产。
“我国东部油区过去发现的主要大油田都是构造(断块)油藏。”薛永安说,但构造打光了,寻找新油田时,传统勘探方法“失灵了”。
2003年,团队发现了一处绝佳构造圈闭——垦利10-3,也断定成功率极高。然而探井打下去,压根儿没有油的踪迹。
如果说之前勘探的构造油藏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地质结构有缺陷,可“完美”的垦利10-3为何依然失败?薛永安和团队陷入困惑。
“很难用老观念在老区找到更多的石油……”此时,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帕克·迪基关于在老油区勘探找油的论述,再次浮现在薛永安脑海中。
创新才能有出路!时任中海油渤海石油管理局党委委员,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总地质师、副总经理的薛永安和团队成员下定决心,要彻底转变思路,进行脱胎换骨的创新。
把1500多口探井“刻”在脑子里
“我国东部构造油藏勘探理论最为成功,一时间大家很难转过弯来。”团队成员牛成民回忆当时的情况,“迷茫笼罩整个团队,山一样的压力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
搞不清楚就从头开始。借助此前全面采集的渤海湾三维地震资料,团队从最原始数据入手,对探区内老井进行了地毯式排查。
很长一段时间,薛永安和团队成员们整天泡在机房里,查看三维地震资料、单井资料,随时进行讨论。连吃饭、睡觉,脑子里都像过电影一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捕捉”油藏隐秘的运移路径。许多团队成员反映,有时半夜醒来,越想越兴奋,就难以入睡。
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大家已数不清,但渤海油田1500多口探井以及错综复杂的地下油藏数据,已清晰地刻在团队成员的脑子里。
“任何理论创新都要结合实践。”薛永安说,在实践中,团队也对勘探技术进行了“升级改造”。
“地震一体化技术是石油勘探的主要手段,它就像给海底地质构造拍CT,我们研发的单检小道距拖缆的高保真采集、高分辨率处理、高解析度解释的技术,可以使CT片子更清晰准确。”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物探副总师周东红介绍。
通过“三高”技术体系的应用,团队在海上实现了小于3米超薄地质体识别零的突破。
“正是由于可以识别超薄地质体,我们首次在我国发现了浅层疏松砂岩大型岩性圈闭,面积从过去多个分散的3平方公里小圈闭变成一个723平方公里大圈闭,这也为浅层‘汇聚脊’控藏理论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薛永安说。
通过十余年摸索,经过无数次失败、总结,油气隐秘的运移踪迹越来越清晰,团队最终提出“汇聚脊”控藏理论技术体系。
“汇聚脊”是“渤海海域浅层油气勘探新理论技术”的核心,很好地解释了油气从“源内”到“源外”是通过“汇聚脊”“先汇后聚”的关键过程。根据这个创新理念,勘探“老猎人”开始顺藤摸瓜寻找大油田。
“汇聚脊”指导发现大油田
“咱们成了!”
团队成员、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研究院地质总师杨海风清楚地记得,2020年垦利6-1打下11井时,薛永安如释重负地对自己说的这四个字。
垦利6-1是团队在浅层“汇聚脊”控藏理论技术体系指导下发现的第一个“浅层疏松砂岩大型岩性油田”,但过程并不轻松。
通过全新的理论分析,垦利6-1具备控藏条件。然而打到11井,依然没有发现大油田踪迹。
此时团队气氛越来越紧张,外界质疑声也越来越多——打一口井的费用可不是个小数目,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
彼时薛永安格外冷静,他召集团队多次复盘,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出在布井的位置。最终由薛永安拍板,把勘探方向从高点转移到低部位。
打探井前夜,薛永安又是彻夜未眠。
转天中午时分,接到陆地负责现场作业经理尚锁贵的报喜电话后,薛永安长长地舒了口气,此时他“手心里已全是汗”。
“这种浅层优质高产油气田,成本只有深层油田的五分之一,但采收率更高。”薛永安高兴地说,“原油品质也好,渤海油田浅层终于能摘掉‘傻大黑粗’(稠油低产)的帽子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确保能源资源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重要内容。新的系列高产大油田的发现,支撑渤海油田建成我国第一大原油基地并继续上产。
“渤海海域浅层油气勘探新理论技术”也获得2022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为组长的成果鉴定组对该成果的评价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这项成果还推广到周边陆地油区、我国南海等勘探领域,为我国在老油区寻找新的优质大油田提供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