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海省首座生活垃圾发电厂,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日处理规模可达3000吨,年发电量可达4.51亿千瓦时,可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为污染减排、节能降耗、环境改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本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李赉龙 星小花
生活垃圾如何转化为绿色电能?青海省西宁市深能湟水环保有限公司110千伏和佛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下简称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给出了答案。
作为青海省首座生活垃圾发电厂,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日处理规模可达3000吨,年发电量可达4.51亿千瓦时,可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为污染减排、节能降耗、环境改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黑科技助力垃圾“变身”
5月26日,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内,一辆辆垃圾车从清运垃圾通道畅通无阻地进入卸料平台,在封闭式生产车间内,大型机械手臂源源不断将生活垃圾送入焚烧炉中……
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是青海省内首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该电厂于3月31日并网投运,能将西宁市生活垃圾转化为电能,可提升当地垃圾处理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优化能源结构。
变垃圾为电能的“黑科技”,被称为机械炉排炉焚烧发电工艺。“进入垃圾仓的生活垃圾要通过垃圾抓斗抓取分区堆放。当天运送来的垃圾一般不直接焚烧,需要分区堆放,经过3天到5天的发酵和渗滤,提升垃圾热值,再投入焚烧炉处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烟气,会与余热锅炉受热面进行热交换,产生过热蒸汽。这些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运转,从而产生电能,实现并网发电。”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指挥梁涛介绍。
为满足该发电厂电力送出需求,早在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初期,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就充分发挥属地供电优势,投资实施深能垃圾焚烧发电110千伏送出工程建设,新建110千伏山佛线接入山城330千伏变电站,线路总长13.82千米,新建杆塔44基,为该项目的成功投运打下了坚实的电力基础。
目前该发电厂试运行1号和2号焚烧线,已实现“两炉一机”试运行和并网发电目标,并网试运行以来,已输送电能约1000万千瓦时,未来西宁市主城区的生活垃圾或将全部运往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优质服务护航垃圾焚烧发电
在发电厂内的垃圾仓操作室,工作人员用操作杆操控机械抓斗,将挤压后的垃圾放入指定区域等待发酵。而在中央控制区,工作人员通过中央控制平台对垃圾焚烧发电实时监测。在一旁的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员工正在开展上送数据核查工作,保证数据上送准确可靠。
作为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智慧大脑”,中控室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整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过程。监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每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同时,在线监测焚烧炉内的烟气数据。
今年2月起,国网西宁供电公司相关部门多次主动联系、上门服务垃圾焚烧综合处理项目,协调站内验收,配合问题处理,促进工程尽快投入运行。
同时,该公司积极与当地政府、垃圾发电企业建立三方联络机制,组织输电、调度等部门多次会商,制订优化施工方案,并从技术指导、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跟踪,提供“管家式”服务。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并网运行遇到的难题,国网西宁供电公司技术人员勘查现场,与发电项目负责人对接,研究制订并网方案,强化涉网机组安全监督,助力清洁能源项目落地,确保垃圾焚烧发电“发得好、送得出、安全消纳”。
据了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作为具有双重减排效应的产业,相较于传统填埋处置和堆肥处置具有显著优势,契合当前“双碳”目标,是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之一。
垃圾场变“聚宝盆”,西宁市这座新型垃圾发电厂的投运,使西宁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自此从单一的“填埋”升级为“环保发电”,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电能,还极大地节约了填埋土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