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
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发出“和音”——
创新与合作,人类共享未来的希望

◎本报记者 何亮

  实习记者 裴宸纬  

    “开放合作,共享未来”,这是2023中关村论坛的年度主题。在5月26日召开的论坛全体会议上,多位参会嘉宾对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抱有共同期待。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兼理事比尔·盖茨在视频演讲中表示:“危机不分国界,为此我们必须致力于跨国合作,携手应对。”

    “共享未来”这个前几年还难以产生共鸣的想法,如今已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因为,我们每个人正身处其中。比尔·盖茨认为,尽管新冠疫情至今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超过千万人死亡和严重的次生灾害,但是他依然乐观,因为全球正专注创新与积极合作。

    他注意到,全球自2000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儿童每年的死亡人数下降一半,身处饥饿的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各类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有效推动了儿童健康、粮食安全和大流行病应对与防范工具开发等领域的进展。“人类有能力改善我们的世界。”比尔·盖茨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演讲时给出一个关键词——科学共同体。他表示,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科学共同体进行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

    人类知识体系日益庞大严密,科技如何进步?施一公称,过往数十年的经验表明,多样性、差异性可以极大地促进创新。

    “当前,人类正在面临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粮食短缺、疾病威胁、生物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难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全球科学共同体通过高质量的国际科技合作来共同应对挑战。”施一公说。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在会议演讲中分享了一个创新地图的故事:他有一个习惯,在完成科研后,会向实验室所有团队成员致谢,有时不仅公布他们的名字,还会拿出一张世界地图,用大头针标记所有人员的出生地。

    “这样一张地图是非常壮观的,因为它反映出团队成员在地理分布上的多样性。”阿德姆·帕塔普蒂安感叹,“他们来自亚洲、欧洲、美洲,我们还在努力争取更多来自非洲、南美洲的成员。”

    一张创新地图展现出科技工作者对创新合作的坚定态度,这正是人类共享未来的希望所在。

    让人振奋的是,当前,中国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建设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心,推动成立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实施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联合示范项目等,为全球科技发展和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在危急时刻,智者搭桥,愚者筑墙。”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在发言结束前引用了电影《黑豹》的台词。在他看来,“智者搭桥”与本届论坛主题“开放合作”不谋而合,具有共同的现实意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