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2日 星期三
1380天,穿越文物白塔

    ◎符世祥  潘孝禄 实习记者 都 芃

    王鹏的手机终于“安静”下来了。

    “地面阵风较大,请施工单位暂停掘进”,类似的预警短信曾在3个月的时间里不时发送到中铁隧道局之江路项目负责人王鹏的手机上,不分白天和黑夜。

    4月10日,中铁隧道局杭州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项目部召开的关于闸口白塔测量监测数据专题分析会上,项目技术团队做出认定:通过一个月来对闸口白塔近距离测量验证,并进行监测数据论证分析,认为塔身、塔基、阑额、斗拱、飞椽、角梁、瓦、脊饰等均无变化。

    “不容易,实在是不容易。”得到这一消息后,王鹏长舒了一口气。这一认定结果意味着,在由中铁隧道局承建施工的杭州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中,两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顺利穿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闸口白塔。

    闸口白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闸口的白塔岭上,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末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当地重要的地标性历史建筑。闸口白塔全部以白石雕刻砌筑而成,是建筑史研究中经常引证的实例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木塔构造和比例具有重要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曾来到杭城,对闸口白塔做测绘、调查,开启了该塔的研究保护历程。

    历经1000多年栉风沐雨,闸口白塔塔身石材整体已风化严重。在保证白塔安全的前提下,两台直径15.03米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要在塔下穿越,难度可想而知。王鹏用5个数字概括了这一艰难的穿越之旅,即24.02米、95%、0.2毫米/秒、100米、1380天。

    “主线盾构隧道距离白塔塔基最小距离仅24.02米,盾构掘进过程中一旦产生过大振动便极易传导到白塔。”王鹏告诉记者,从地下斜穿白塔,最难的就是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白塔造成影响。白塔段地下岩层中的石英含量达95%,“这说明白塔下面的岩层很硬,其强度相当于家里使用的磨刀石。而盾构要用刀片去切碎磨刀石,难免会产生很大振动。”王鹏解释道。

    经过团队的严密计算,要保证白塔不受影响,工程施工阶段的标准振动控制值需为0.2毫米/秒。王鹏倒了一杯水,向记者解释道:“0.2毫米/秒的标准振动控制值,大概意味着一辆重型卡车从我们身边开过时,人体感觉不到,这杯水也看不到晃动。”

    0.2毫米/秒,这是国内首次在工程施工阶段采用的标准振动控制值。要想达到这一标准,实非易事。为了尽最大努力保障白塔不受影响,中铁隧道局之江路项目团队将保护控制区宽度设置为100米,同时在距离白塔14米处增加了1256孔隔振孔,从而降低盾构机施工振动的传导。

    不止如此,为了确保白塔安全,在白塔段施工的3个月里,施工团队对白塔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看护”。

    24小时监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收到预警,接收到消息后需要第一时间给现场技术人员发指令,盾构主控室收到指令后会第一时间停止施工,等预警解除再重新启动。这就是王鹏手机中预警短信的来由。

    “算起来其实远不止3个月,从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到顺利穿越,我们用了1380天。”王鹏说道。

    白塔虽已跨越,但考验仍在前方。接下来,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还要穿越钱塘江大桥、六和塔、之江大学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已做好了准备,全力以赴。”走过白塔“穿越之旅”后,王鹏对接下来项目的顺利推进充满信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