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健
学科是高校建设的基础和柱石,是大学特色和水平的集中体现。陕西科技大学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将进一步解决学科发展不平衡、交叉融合不够、新兴前沿学科生长点欠缺等问题,将所有学科按照内涵属性划分为基础、化工、机电、人文艺术四个学科群,在学科群内、学科群之间进行交叉结对,按照“强基础、固特色、开新篇、创一流”的思路开创学科发展“四新”格局。
一是“强基础”成立基础学科新学院。对于新时期对国防科技、量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切实聚焦“四个面向”,响应国家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前沿研究,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探索重大国际前沿科学问题,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学校已成立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即将成立物理与能源学院,协同推进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转型,建立适应学校发展的基础学科生态体系,实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由“知识传授”向“知识创新”转变,持续提升理学学科对工科学科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固特色”拓展特色学科新方向。发挥轻工类学科的主干优势和人才优势,催生新兴交叉学科,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走“立足轻工、丰富轻工、跨越轻工”的发展道路,形成“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发展态势。学校初步构建起基于“创新孵化模式”的学科布局,即轻工、材料、机电等传统学科分别挂牌柔性电子、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生物与医药等未来产业学院,以“新学院”迸发“新动力”,深度融入秦创原科技创新总平台,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一院一市”校地合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开新局”构建新产业根据地。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和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给一流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科研领域等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将锚定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智能算法等新兴学科方向,构建开辟信息智能新产业根据地,形成智能信息学科群,对接现代智能信息与数字经济等新产业。
四是“创一流”促进学科实力上新水平。为使学科服务能力、学科整体实力、学科布局前瞻性实现显著提升,学校着力开展“六实施”行动计划,即实施研究生“145”提质计划,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本科生“333”提质计划,深化“六卓越一拔尖2.0”建设;实施师资人才引育“三航”计划,稳步优化人才结构;实施秦创原“121”建设计划,系统推动双链融合;实施开放合作“125”计划,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实施学科建设“10235”高峰高原计划。通过系列计划支撑学校实现“基础强、特色固、新局开”的学科发展势头。
(作者系陕西科技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