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本报记者 宋迎迎
4月3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青岛啤酒厂生产车间,现场几乎见不到工作人员的身影,啤酒罐在流水线上高速流动,形状各异的机械臂、机器人各司其职,AGV自动送料小车来回穿梭。在不远处的青岛啤酒科研开发中心,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科研开发中心主任尹花正在加紧新产品的研发。
“青岛啤酒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当前,不仅攻关酵母菌株、风味图谱和调控、酿造关键技术等共性技术难题,还大力聚焦包装材料的减量、减塑、可循环、可降解以及酿造技术的绿色低碳等领域的研究,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尹花告诉记者。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青岛应势而动,以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为主线,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推动企业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提速科技型企业培育
企业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与一般企业相比,科技型企业有着更高的研发投入,通过自主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青岛至亚美莱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亚美莱)总经理丁肇聚深有体会。依托过硬的技术实力,该公司研发的地铁屏蔽门防冲压贴膜最近出口到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在新型膜材料这个细分赛道,‘选手’多为3M、杜邦等外企。国内企业若无自主创新的绝活,绝无可能在与国外巨头同台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丁肇聚说,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技术壁垒,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企业的唯一出路。
像至亚美莱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在青岛已经形成“雁阵形”产业集群。青岛持续完善科技企业扶持政策体系,突出创新主体培育,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66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050家。
“青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重点产业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目前已有70%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60%以上的在研科技攻关专项、7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在了十大新兴产业链上,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蓄积了强劲动能。”青岛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学辉介绍。
“我们组织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育苗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选苗’入库、定制化培育,已遴选近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通过完善‘高企育苗—高企认定—高企上市’梯次培育体系,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300家。”刘学辉说。
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为推动企业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青岛鼓励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开拓创新需求,增强创新动力。自2022年起,青岛探索实施了“云端研发”新模式,通过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方式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畅通产学研渠道,解决中小企业研发条件薄弱、研发意识不强等问题。
“‘云端研发’为企业架起‘天线’,帮助企业对接使用外部资源,为每一项企业研发需求精准画像,帮助企业按图索骥寻找技术供方。”刘学辉说,2022年,青岛已注册云上研发中心近2500家,帮助企业发布创新需求1056项,推荐创新资源11475项,开展产学研对接1348次,推动产品升级156项、工艺改造466项、生产线改造318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支持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青岛应声作答,将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提上了“日程表”。
“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5%以上。聚焦中小企业创新需求,今年我们还谋划打造云端研发智造工厂,进一步赋能中小企业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刘学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