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3日 星期一
梅琳:毫厘不差吊装千吨“巨无霸”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张冬梅

    

    起、推、吊、落……几个看似简单的操作步骤,中国能建葛洲坝机电公司白鹤滩机电项目部桥机班班长梅琳琢磨了整整28年。

    在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她操纵桥机成功吊装发电机转子。

    3月31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梅琳所在公司。

    “通过手柄控制钩子在空中水平运动,就像操控空中大型‘抓娃娃机’,只不过我们‘抓’的是大型建材和设备。”梅琳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工作。

    手握所在团队刚刚获得的2022年度“央企楷模”证书,梅琳说:“荣誉的取得是对团队的肯定,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国家水电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独创“手感、声感”操作法

    2020年9月初,梅琳接到白鹤滩水电站首台百万千瓦机组转子吊装的任务。“我当时既紧张又兴奋,这样的挑战十分难得。”她说。

    奔腾的金沙江水涌聚坝前,白鹤滩水电站矗立于两山之间,其左右两岸各布置了若干台全国产化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由几十万个零部件组装成的发电机组,高度达50米、总重约8000吨。

    这些“庞然大物”的核心部件就是转子,其外圆直径16.5米、高度4米,重达2300吨,是实打实的“巨无霸”。

    梅琳的工作就是坐在20米高的桥机驾驶室里,把“巨无霸”吊离地面,水平移动至发电机组机坑上方,并将其精准放入机坑。

    “转子是发电机组的重要零部件,转子吊装非常考验桥机工的操作能力,讲究‘精、准、稳’。打个比方,就像太空中飞船和空间站对接需要精密计算,转子吊装同样如此,落入机坑时与定子对接,装机精度以毫米计算。”梅琳向记者介绍。

    梅琳用她独创的“手感、声感”操作法,在高空中将这些零部件精准吊装到位,精确度控制在1毫米之内。

    梅琳说,操作时要谨记“精、准、稳”三个字。其中,“稳”是一名桥机工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要记住操作要领,形成用力的惯性。每次操作时,我注意力高度集中,自己仿佛和桥机融为一体。”她说。

    摸索出“跟钩”技巧

    在大多数人看来,桥机工的工作就是把构件从这里挪到那里,没有啥技术含量。

    但梅琳从不这么看,她认为,这是一份“一看都会,上手就废”的工作,要想干好它,就得潜心钻研、苦练真本领。

    1995年,梅琳走出校门,成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一名桥机工,负责土建材料吊装。

    2002年,三峡左岸电站首台机组——5号机组转子完成吊装,梅琳在现场被壮观的场景所震撼。“能够吊装大体量的转子是对桥机工能力水平的最大肯定,当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吊装转子。”她回忆道。

    彼时,梅琳已经有7年操作桥机的经验,但她仍然觉得达不到吊装转子的要求。

    为了提高操作技术,梅琳每天完成基本吊装任务后,用空汽油桶装满水来回“吊装”。“吊装过程中一滴水都不能洒,才算达到‘稳’的要求。”她说。

    经过每天十几小时的练习,梅琳摸索出了一套“跟钩”技巧。“要想重物稳,首先钩子得稳,要感受钩子的摆动幅度,及时调整操作杆,选择合适的挡位和方向,‘跟住’钩子,使桥机、重物与钩子的重心保持在一条线上,这样才能稳住。”她说。

    2003年8月,三峡左岸电站4号机组转子吊装在即,梅琳主动请缨承担吊装任务。经考察合格后,梅琳如愿接过重任,顺利完成1500吨发电机转子的吊装工作。

    “当天,我很早就进了操作室,在心里一遍遍默念操作要领。”梅琳回忆道,当转子成功就位的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手心全是汗,身上的衣服早被汗水浸湿。

    从业28年来,梅琳共吊装了16台巨型水轮机组转子,先后承担了溪洛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多座大中型水电站的机组安装和检修施工任务。

    “作为见证者、参与者,我为祖国水电事业飞速发展感到自豪。”梅琳感慨道,“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一行就要精一行。我们桥机工将不忘初心、笃行不怠,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