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合肥高新区内的新能源公交车。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记者 吴长锋
3月中旬,《合肥高新区工业企业碳积分试点实施方案》发布,合肥高新区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探索实施工业企业碳积分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园区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而就在前不久,合肥高新区刚刚成功获批安徽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
“此前国内尚无园区层面的以工业企业为管理主体的碳积分制度,合肥高新区的碳积分试点制度一经实施将是全国首创,具有创新示范效应。”安徽省经济研究院低碳中心主任杨庆表示。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
“作为安徽省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合肥高新区在节能降碳治理路径、技术、机制、政策等多维度不断开放创新试点,走出一条经济生态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为全国工业园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模式借鉴。”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国祥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周国祥告诉记者,目前,合肥高新区已经率先完成绿色发展总规划和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规划编制。
“园区系统构建起了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减污降碳、能源利用、资源利用、空间绿色、产业绿色、绿色科技、人居绿色、治理现代化8大类共40项绿色化指标体系。”周国祥表示,通过开展产城融合综合设计,推进城市空间盘活升级,促进空间利用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合肥高新区用全市1.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11%的GDP,亩均效益成效显著。
合肥高新区通过修编能源专项规划,强化工业园区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的提效升级及共生链接,支持园区企业实施屋顶光伏,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建筑光伏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等应用示范工程,提高绿电使用率。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合计并网达到总装机容量212.379兆瓦(MW),2022年总发电量为2.157亿千瓦时。
在合肥高新区,一批重点用能企业都实施了屋顶光伏。园区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占比100%,新建绿色建筑占民用建筑比例达100%。合肥高新区提出碳排放强度管控限制,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园区万元GPD能耗降低到0.12吨标准煤。
“我们强化源头管控,实施‘区域能评+产业能效评价’准入制度,对新建项目开展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设计和建设。”周国祥说,目前合肥高新区已预审拿地招商项目63个,拒绝了12个高能耗项目,核减能耗1.5万吨标准煤。
周国祥介绍,合肥高新区将能耗指标纳入亩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能耗要素差别化配置。重点对园区家电、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推广源头替代措施,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对16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能技改诊断工作,并形成节能技改方案。对10家重点企业试点编制节能降碳“一企一策”方案,提出近中远期节能降碳目标与任务措施。
“我们还通过创新建设园区减污降碳及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汇聚环境质量、环境管理、污染排放、能源消耗、碳排放等数据,运用大数据从减污降碳角度为招引项目和工业企业画像,开展系统精准治理。”周国祥介绍,目前合肥高新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达到了100%。
打造高端绿色产业集聚区
合肥高新区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园区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500余家,2022年总产值近1450亿元,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光伏发电设备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规模居于世界前列。
合肥高新区积极推进“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5G通信”等试点示范。依托“链通高新”品牌,每季度开展一场供需专场对接活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物尽其用,切实提高资源产出率。
阳光电源是国内新能源龙头企业,其旗下的阳光产业园主要从清洁能源替代、高效用能、智能碳管理三大方面发力,实现零碳园区建设,荣获“安徽省十大低碳场景”称号。
在节能降碳领域,合肥高新区拥有很多“黑科技”。园区节能企业研发的“兆瓦级跨临界二氧化碳冷热联供技术”,一套装置冷热联供,实现制热端零能耗、零成本、零排放的“三零”目标,开创了二氧化碳制冷制热工业级应用先河。合肥高新区已建成投用世界首个玻璃行业二氧化碳捕集提纯项目,以玻璃炉窑生产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原料进行提纯加工,项目投资4900万元,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可达5万吨。
此外,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每年拿出1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设立环保鼓励奖、环保技改奖、绿色发展奖等,推行企业节能降碳领跑者制度,加大对节能环保领域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支持力度。
“目前已累计兑现奖补资金5000余万元。”周国祥说,合肥高新区已经出台绿色债券贴息、绿色担保奖补、绿色产业企业上市奖励等3个实施方案。以投资基金业为抓手,累计投资了84个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总规模近20亿元,已为近20家绿色低碳企业提供约9500万元授信担保服务。
以点带面推动园区绿色低碳
“我们充分发挥政策效力,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探索实施工业企业碳积分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园区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周国祥说。
据介绍,合肥高新区将首批选取30家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作为试点企业,创新建立承载企业行业信息、经济数据、能源数据、污染排放数据、碳排放数据和评价结果数据等的碳积分标准,结合所属行业、产品对应的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节能降碳措施及建议,实施一批节能降碳示范项目。
“我们通过建立碳积分评价体系、建设碳积分管理平台、建立企业碳信用管理体系等精准措施,将企业碳排放、产品碳标签及其他绿色低碳评价信息纳入碳积分管理及碳信用报告。”周国祥说。
对于碳积分结果将如何运用,周国祥表示,合肥高新区将通过三个方面将其与企业的绿色发展进行挂钩。一是建立碳积分奖补政策,按年度进行兑现,通过政策资金引导支持,充分调动企业节能降碳的主动性。二是加强多维度结果运用,将工业企业的碳积分与园区的政策兑现、贷款贴息等联动,碳积分运用较好企业在有序用电时优先保障供电等。三是创新碳金融产品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优质企业提供贷款。
“条件成熟时,我们将参照碳交易模式,推动开展碳积分交易试点,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整体层面的节能降碳。”周国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