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昊
奔流不息的红水河上,一道钢铁“彩虹”横跨半空,建设者们在日夜奋战。位于广西河池市天峨县的天峨龙滩特大桥,主桥跨径为600米,建成后将成为新“世界第一拱”。
主跨445米的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主跨575米的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平南三桥……近年来,中国屡次刷新世界最大跨径拱桥纪录。
3月20日至21日,“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二届世界大跨拱桥建造技术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聚焦大跨拱桥建造技术的创新与实践。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在会上表示,相信在中国桥梁工程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将会把拱桥科技推向新的更高境界,让中华拱桥更好造福世界。
延续“桥的国度” 打造“世界一流”
中国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从跨过潺潺溪水、田园坡坎,到飞越长江大河、高山峡谷,一代代工匠推动着拱桥建造技术不断迭代升级。
“钢管混凝土拱桥和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是两类具有较大经济优势且最有可能实现跨径突破的拱桥桥型。”主持修建天峨龙滩特大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郑皆连说。郑皆连表示,中国工程师首创的无支架施工、管内混凝土真空连续顶压、混凝土膨胀收缩可控技术,充分发挥了钢混组合结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工程优势,使其数量和跨径获得快速增长。
以领先世界的特有关键技术,中国桥梁工程科技工作者在世界最大跨径拱桥的纪录上不断烙上中国的印记。
2020年12月,由郑皆连主持建设的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平南三桥建成通车,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国际拱桥大会永久性学术委员会原主席、福州大学教授布鲁诺曾表示,平南三桥建造技术和管理能力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
从平南三桥到天峨龙滩特大桥,郑皆连带领广西大学等团队勇攀桥梁技术高峰,不断实现世界一流拱桥技艺的自我超越。截至目前,中国桥梁总数已超过100万座,居世界首位。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跨度拱桥等各类桥梁中,中国占到半壁江山。
聚焦前沿 促进拱桥技术发展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桥梁不仅仅连通江河两岸、高山峡谷,更体现着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
围绕大跨拱桥设计与施工、监测与运维、新工艺与新装备等议题,专家学者在会上共同探索拱桥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
针对桥梁等基础设施结构变形监测的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于起峰团队在国际上首创了串并联柔性相机网络摄像测量系列方法和系统。他表示,该系统可为大型工程结构监测提供基础和广泛适应的新技术,可为复杂环境下桥梁、隧道等广域基础设施监测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提出了提升拱桥管内混凝土性能的技术方案。目前,该技术方案已在拉林铁路藏木特大桥、平南三桥等项目中成功应用。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此次大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大跨度拱桥建设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大跨度拱桥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