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7日 星期五
为质量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解读

◎本报记者 付丽丽

    “这是首个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质量纲领性文件,确立了新时期质量工作的全新方位,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注入了强大动力。”2月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及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说。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纲要》对质量强国战略进行了全景式顶层设计,擘画了未来发展的蓝图和发展路径。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贯彻实施好《纲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目标明确 形成支撑制度层面的四梁八柱

    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

    “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田世宏说。

    为此,《纲要》明确指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其中,到2025年,是质量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目标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田世宏介绍,一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二是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三是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四是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五是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六是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这些目标,既考虑了我国质量工作现实基础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同时也兼顾了国际质量发展环境和趋势,为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预期,具有较强的激励导向作用。”田世宏说。

    围绕上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纲要》同步部署了区域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品质、品牌建设、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安全等7项重大工程,还提出了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实施产品和服务质量分级,推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打造质量强国建设标杆,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管理,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等一系列创新措施。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刘典认为,六大目标、七大工程为质量强国目标的实现制定了具体的实现路径,从政策上支持和推动相关领域的质量强国建设。

    夯实基础 提升品牌影响力

    质量强国建设离不开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无论是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还是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甚至是家政服务、医疗养老、网上购物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作用。

    田世宏表示,针对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纲要》从三个方面作了专门部署,并以专栏的形式设定了“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增效工程”章节。

    具体来讲:硬件上,要加强质量基础设施的能力建设;软件方面,优化质量基础设施的管理;应用上,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等。

    企业是质量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段永升介绍,《纲要》就引导企业发挥好主体作用,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方面也提出了系列举措。如各类企业都要找准市场定位、发挥主体作用,要着力提升质量管理水平。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质量管控模式,实现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

    同时,还要着力实施质量技术创新。各类企业要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促进品种开发和品质升级,加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创新研发。

    品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质量强国的内在支撑。《纲要》明确,企业要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将产品设计、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融合,提升品牌建设软实力,努力培育中国精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