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论坛】
◎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 山
近日,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通过博客文章爆料,2022年9月俄德之间的“北溪”天然气管线被人为破坏的“罪魁祸首”是美国当局。这篇有可信来源的文章详细揭露了美国政府决策和实施炸毁北溪线的幕后细节。依赫什报道所述,美国策划这一秘密行动之缜密、任务实施之隐秘、事后管控之严密,真可谓让世人大开眼界。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受害方的德国始终隐忍不发,欧洲面对美国的霸权“揣着明白装糊涂”,着实让人感慨。
赫什的爆料犹如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孩,讲出了一个大人们都心知肚明却不去说破的“事实”。“北溪”线爆炸事件发生后,瑞典初步调查认为显然是人为破坏,并找到了炸药残留物。但随后,瑞典和丹麦均拒绝与德国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此事,也不愿意透露谁可能是肇事者。瑞典甚至表态称,该国掌握的调查结果内容非常敏感,无法与其他欧盟国家分享。同时,德国方面的调查也“进展甚微”,仅表示没有证据显示俄罗斯参与了这一事件。这一说辞也实在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据赫什描述,2022年初某个时刻,炸毁北溪线的计划就已在华盛顿被敲定,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曾明确传达这是“总统的意愿”。赫什的报道还全景式地展示了美国霸权无所不用其极的下限,其不仅悍然破坏重大跨国民用基础设施,对全球能源市场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事后还一本正经地混淆视听掩盖真相。换句话说,美国对其霸权沾沾自喜,活脱脱就是一副“我知道大家都知道是我干的,但没有人敢公开质疑”的嘴脸。
而对于欧洲而言,在奢谈所谓的欧洲主权之时,或许还有别的考量。假如没有挪威的协助,没有瑞典和丹麦事后三缄其口,没有德国“打落牙齿和血吞”的隐忍,美国很难为所欲为,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无所顾忌。欧洲整体凝聚力被削弱使得自身实现“战略自主”的难度加大。无论欧洲政治家如何粉饰,对于美国而言,跨大西洋关系的基础始终是美国利益优先。从利用AUKUS抢夺法国600亿美元的潜艇订单,到拱火俄乌冲突迫使欧洲购买美国的高价液化天然气,再到推出补贴法案掏空欧洲产业,哪一桩哪一件不是美国获益最大?
默克尔曾强调:“欧洲人必须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对炸毁“北溪”天然气管线的真相装聋作哑不会让欧洲赢得世界各国真正的尊重。然而,只要欧洲还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这样无奈的场景必定还会再次上演。处于能源危机之中的欧洲正面临经济增长缓慢导致其综合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基辛格说:“欧洲在它努力逾越的过去和它尚未界定的未来之间摇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具有经济、科技强大实力和文明底蕴的欧洲,如何凝聚共识,在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真正发挥“大国作用”,值得欧洲各国的政治家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