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凤
如何提振发展信心?近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传递的决心可以提供部分视角。会议发布的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42条”),致力为江苏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增强发展信心,就是我们的政策指向。”会议中,江苏省发改委党组书记沈剑荣的话透露出决策暖意。
聚焦薄弱环节,打通堵点卡点难点
过去一年,江苏出台“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等一揽子稳企纾困和扩内需稳外需政策,经济持续恢复、回稳向好,呈现“V”字形走势。2022年,江苏预计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3万元,增速回弹幅度居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前列。
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优势区域要走在前、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各地区都要多作贡献。
“42条”的出台恰逢其时。一揽子举措聚焦经济运行中的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打通堵点卡点难点。“我们深入了解经济运行中的堵点卡点,特别是市场主体的困难问题和诉求建议,重点聚焦消费市场不振、投资信心不强、外贸订单下降、稳岗扩岗难等问题,以及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文化旅游、交通物流、住宿餐饮等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诉求建议,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用政策‘暖流’温暖市场主体。”沈剑荣介绍。
“42条”的出台为稳增长贡献了江苏样本,分别从持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恢复和提振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力支持防疫药品器械生产研发、着力提升医疗保障能力、优化提升政府服务12个方面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放大政策效应,力求有效务实管用
“42条”中,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可谓不小,涉及设立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贷款、实施支持制造业等更新改造设备优化政策、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部分行业加大票据融资支持力度等。
其中,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将安排12亿元,支持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诊断、高端化改造升级、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和融合应用创新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如何推动落实?目标已经明确。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徐军表示,将推动1.5万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诊断,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安全等7大类服务商资源池,培育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300个,建设智能工厂10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0家、5G+工业互联网全连接工厂30家,星级上云企业也将新增3000家……
稳经济大盘,稳投资是关键。重大项目建设又是稳投资的重点。新的一年,江苏又将如何增加有效投资、扩大内需?
沈剑荣介绍,2023年,江苏将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5G基站、大数据处理中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等,今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投资大概增长10.9%。同时,江苏将加快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今年排定的重大项目中,制造业重大项目整体投资大概新增9%。江苏还将抓紧实施一系列技术改造,包括节能减碳等,带动整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持续放大政策效应,改善社会心理预期,不断提振发展信心,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优质增量。”沈剑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