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第一资源】
◎本报记者 符晓波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主办了一场青年创业大赛。这是厦门第6年举办国际化创业大赛。据活动承办方介绍,通过办赛,厦门累计募集项目700多个,其中不少落地项目估值超亿元,并获得了数千万元的政策资金及融资。
厦门引才、育才成效显著与当地改革创新科技人才管理机制、持续“加码”人才政策密切相关。作为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厦门把人才视为“城市合伙人”,走出了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之路。
建立矩阵,全面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配套什么样的人才政策。这一直是厦门人才工作秉持的理念。
2020年,厦门在全国最早推出集成式的产业人才政策矩阵,面向高层次领军人才、重点产业拔尖人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应届毕业生及柔性人才群体分层分类实施五大人才工程。其中“人才新政45条”针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产业紧缺人才最高可获100万元项目资助并解决人才住房,高校毕业生来厦工作也可获得最高8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及租房优惠。全覆盖、多层级、一体化的人才政策矩阵全面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难以想象,在2020年初,项目未落地前,这里还是一片茄子地。”厦门“双百计划”人才、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介绍,一年多来,公司引进150名硕博士,超800名核心工程师,研发人员比例超过30%;短短2年内,海辰储能项目一期已全面投产,项目二期也将于今年全面建成。
2022年8月,在高功率激光先进制造领域成绩显著的科学家洪明辉加盟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随即投入相关应用前沿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其研究领域高度契合厦门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主攻方向,他的加入为厦门科技创新增添强劲动力。为发挥顶尖人才在重大科技创新决策和产业规划中的参谋作用,当年4月,厦门市政府制定出台《厦门市科技顾问聘任管理暂行办法》,截至目前已聘请包括两院院士23人、其他顶尖专家7人担任厦门市科技顾问。
近十年来,厦门人才资源总量由63万增加至155万,吸引集聚国家级人才1380余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700余人。厦门人才政策至今已扶持软件信息、平板显示等重点产业领域30000余名人才,近九成集中在厦门重点产业的龙头项目,成为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权限下放,职称评定市场和企业说了算
人才评价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手段之一。
近年来,新兴产业崛起,细分领域越发专业化,新产业从业人员考核评价谁来评、评什么?厦门向用人主体放权,让市场和企业说了算。
2020年底,厦门率先在福建省增设航空维修、大数据、机电元器件等7个职称评审专业,同时在9个重点产业或新兴行业开展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将人才评价的权限“放”给企业或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分门别类建立不同的人才评价标准,为新兴产业选人用人、人才评价提供科学合理依据。
“如果厦门没开展职称试点改革,我就评不了机电元器件专业的职称,只能报其他专业了。”供职于厦门金越电器有限公司的何临江介绍,他一直从事机电元器件专业的相关工作。在职称改革之前,如果想评高级职称,只能选择机械加工专业,职称改革增设的机电元器件专业无疑与他的专业更对口。受益于职称改革,32岁的何临江获聘机电元器件专业高级工程师。
职称改革以来,厦门已累计在生物医药、航空维修等8大产业(行业)新领域评出高、中、初级工程师超3000人,其中“航空维修产业职称评审”被列为国务院第6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
厦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高层次人才的去留上,薪酬已不再是唯一吸引因素,人才评价方式、创新创业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走向。人才是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同时产业的壮大崛起又将进一步为人才建功立业提供坚实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