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以“产出高效”作为导向
浙江温州新型研发机构走量又走质
华中院微波通信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正在调试真空烧结炉。 受访者供图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作为人体重要的光学器官,眼睛常被称作‘心灵的窗户’,同时也可能是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重要窗口。”不久前,由瓯江实验室陈江帆团队牵头申报的“靶向视网膜外层的帕金森病多模态人工智能无创早期诊断技术”入选浙江省2023年度第一批“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

    自去年5月在温州正式揭牌,瓯江实验室创新成果加速“破茧”:发现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新机制及药物研发新靶点;首创内镜下经鼻的外伤性和压迫性视神经损伤微创治疗体系;开发出用近红外光响应性凝胶微球来构建光介导的温控新方式……

    “温州需要借助高能级创新平台,补全基础应用研究不足等短板,加速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互动。”温州市科技局局长顾威表示。

    今年以来,温州系统提升“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启动大孵化集群建设,以“产出高效、产品高端、产业高质”为导向,引进、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截至11月底,温州市已引进培育瓯江实验室、国科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56家,涉及的研究领域实现对本土主导产业全覆盖。

    应产业之急需  探索“订单式”研发

    伴随着一声“斯拉”的电流声,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各部分零件顺利通电……12月初,寒流南下,在成立仅数月的温州微纳致动科技有限公司内,研究人员热情不减,连日来忙于开展设备调试工作,其压电材料生产线搭建完成后将批量进行多层压电陶瓷致动器的中试生产。

    这一由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华中院)孵化的企业,正着手布局压电超声换能器、压电微动平台和驱动电源的研发。

    2020年,温州市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署新一轮共建协议,华中院聚焦温州光电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微波通信材料与器件等四个专业实验室,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材料、器件。

    正是同一年,温州出台《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实施方案》,引导各类科技研发机构和服务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制”,精准突破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

    今年3月,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与瓯海区政府、华中院三方签署协议,以“头部企业+研究院(大学)”的合作路径建设创新联合体,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合,基于华中院3项成果,已孵化成立微纳致动等3家企业。

    “海康作为链主,以自身链路缺口为导向,摸清市场需求,牵引研究院基础研究方向、指导开展应用研究,并帮助联合体企业快速成长、找准核心定位。”华中院院长吕文中介绍。

    “创新联合体的模式正在进一步推广。近一年,各类创新平台研发投入3.9亿元,共实施研发项目232项。”顾威表示,温州鼓励创新平台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主动开发和储备原创技术,产出更有针对性的成果,破解生产科研“两张皮”问题。

    看重造血能力  研以致用成风尚

    从基本的合成、造粒、再加工、到生产出能固定骨折部位的可吸收骨钉、骨板……在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的GMP车间内,温州首条可吸收聚乳酸的量产生产线呼之欲出。

    该车间使用面积达800平方米,可进行百公斤级可吸收聚乳酸等系列医用级原料的可控合成,同时具备年产2万套可吸收内固定医疗器械制备能力。

    “缘起2019年温州举办的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校地合作深入洽谈,研究院很快落户在中国基因药谷。”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标通表示目前已筹备启动包括医用级聚乳酸产品的公斤级生产、可吸收内固定骨钉的小试生产等近20个项目。

    2021年6月,《温州市高能级创新平台量质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发布,明确提出“鼓励创新平台自行或联合建设中试平台,实现前期研发与中期试验的有效承接……增强创新平台自我造血能力”。

    聚焦本地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温州致力于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应用基础研究与企业所需技术应用间的衔接与协调。根据温州市科技局统计,近一年,当地各类创新平台新增研发成果落地转化131项。

    成立于2019年5月的国科温州研究院,初步构建起了集孵化、加速、中试和产业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式成果转化模式:打造7500平方米的中试孵化平台,并与企业、高校、医院建立供需联络机制;孵化了20余家科技型企业,促成25个科技创新成果进入市场化或临床试验阶段……

    “当地支持国科温州研究院等在温科研院所成立直属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探索成果转化公司对科研机构的长效反哺机制。”顾威介绍,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今年温州已启动深化9大改革创新事项,就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出“组合拳”。

    促进联动共享  释放平台“强磁场”

    11月中旬,在2022青科会期间,瓯江实验室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的老年医学中心签约落地,将在认知功能障碍、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以及脑科医学、衰老与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进行联合攻关与资源共享。

    作为浙江十大省实验室之一,瓯江实验室落地一年来,技术攻坚、汇聚人才以及落地运行一批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并行不悖。

    记者了解到,不遗余力地引育创新平台、深入推进协同创新的同时,温州坚持构筑“高端要素集聚在自创区、科技孵化在大走廊、成果溢出在全市域”的联动创新格局。

    自2018年2月获批建设以来, 温州国家自创区创新发展异军突起,与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瓯江实验室系统构建温州创新格局的“四梁八柱”,全市50%以上的创新平台汇集于此。

    根据温州市科技局统计,2021年,温州国家自创区内10家创新平台已为全市500多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其中近七成服务对象在其他区县备案首谈项目216个,协调项目流转27个。

    为加速推动“一区一廊”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温州已发布《关于建立“一区一廊”创新资源统筹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暂行)》等政策举措,将通过统筹战略推进,实现顶层设计协同,重点针对高能级创新平台资源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落地、科创飞地建设赋能共同富裕等方面开展攻坚行动。

    顾威表示,下一步,温州将围绕科技创新“八大抓手”,以聚焦一个赛道、转化落地一批标志性成果等“十个一”机制,持续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形成“高峰凸显、高原崛起”创新发展态势,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孵化裂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