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让丝绸之路上的“夜明珠”更璀璨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实习记者 都 芃

    12月底,新疆喀什最低气温已多次突破-10℃,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进入到了一年中最难捱的冬季。但走进城区百姓家中,暖气片早已在源源不断散发着热量,明亮的灯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的喀什,像是茫茫戈壁上的一颗“夜明珠”,光华璀璨。但在二十年前,喀什还有不少地区尚未通电、供热,每当夜晚来临,远远望去只见漆黑一片。

    为了更好地解决喀什以及南疆周边的用电、供热问题,近年来,新疆华电喀什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喀什热电)在建成新疆首个35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多项创新性技术改造,为喀什古城的更多区域带去了“光”和“热”。

    创新突破成就标杆机组

    喀什热电承担着喀什市和疏附县、疏勒县“一市两县”的集中供热任务,是喀什地区冬季唯一的集中供热热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喀什的供热负荷以每年大约1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喀什热电供热能力接近饱和,供热能力提升迫在眉睫。“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供热需求,最大限度提升机组综合效益,公司决定对机组进行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改造。”喀什热电副总经理艾尔肯·买买提说道。

    喀什热电的两台35万千瓦机组属于超临界间接空冷式供热机组,对其进行高背压供热改造在国内尚属首次,没有先例可供参考。“改造要在机组检修期间同步完成,并且不能影响机组检修进度。尤其是改造实施阶段中还面临着凝汽器喉部补偿器整体更换工作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等多种困难。”艾尔肯说,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便只能蹚一条出来。攻关团队住在了改造现场,不断研讨、反复摸索,方案更新了一版又一版。最终,根据喀什热电的实际情况与现有条件,团队制定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经过施工人员24小时倒班施工,改造项目在既定期限内圆满完成,填补了我国35万千瓦超临界间冷机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空白。

    该项技术改造的效果立竿见影。技术应用后,喀什热电供热能力提升186兆瓦,供热面积增加387万平方米。同时,因汽轮机乏汽回收利用,机组热效率得以大大提升,煤耗指标大幅降低,改造后首个供暖季供电煤耗同比降低53.22克/千瓦时,节约燃料成本1200多万元。2017年,完成技术改造后的喀什热电5号机组达到了全国35万千瓦机组标杆水平,荣获全国火电竞赛同类机组一等奖。

    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

    “明天过节,下班后大家一起来我家聚聚。我准备了特色拉面、烤肉,教大家跳新疆舞!”2017年古尔邦节时,当时还是喀什热电运行部主任的艾尔肯向刚进入部门的六名内地大学生发出了盛情邀请。这不仅让远在异乡的新员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还让他们迅速融入了喀什热电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喀什热电公司有少数民族员工104人,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回族等。这既是一个团队,更是一个大家庭,不同民族员工之间,是同事,也是家人。为了加强各族员工的交往交融,喀什热电通过“师徒结对”“你到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月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家”的温馨与力量注入到团队管理中,营造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氛围。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担任喀什热电驻喀什市墩艾日克村工作队队长的艾尔肯与村民一起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石榴,在多民族汇聚的新疆是团结的象征,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更是各民族团结友爱的生动写照。“和我一样的7000多名各族华电新疆员工都是一颗小小的石榴籽,我们会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奋斗,扎根边疆,为新疆电力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艾尔肯表示,目前喀什热电正围绕锅炉设备脱硝精准喷氨、汽机侧汽轮机低压缸柔性运行、热网疏水余热回收等技术开展创新研发,力争实现更多技术突破,守护边疆人民的光明与温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