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国民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为我们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全面加强种业自主创新,不断突破种源卡脖子问题,以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的勇气,投身于种业振兴行动,为实现我国种源自主可控、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辽宁农科人应有的贡献。我们将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强化根基,夯实农业种质资源基础。一是根据国家和辽宁省整体布局,统筹推进辽宁种质资源库(圃、场等)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业种质资源及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共用共享条件和能力,加快建立种质资源共建共用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和保护工作,在摸清资源底数,做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和保护工作,确保资源不丢失。三是搭建专业化、智能化资源精准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平台,开展精准表型鉴定、高通量基因型鉴定、等位基因规模化发掘等深层次创新评价及利用,挖掘高产、优质、抗病虫等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功能基因,创制优良新种质,特别是挖掘好、利用好辽宁特有的优异种质资源,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种业优势。
瞄准重点,强化种业科技自主创新。一是在加强资源保护、创新基础上,聚焦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等主导产业以及相关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适应机械化、设施化栽培,更贴近市场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以更多更好的品种支撑我国种业振兴行动,努力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种源保障。二是下大力气解决育种技术和手段落后问题,加快推进现代生物、信息等新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不断提升单倍体诱导、分子标记等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快提高育种工作效率,加快推动育种技术的升级换代。
整合资源,构建种业协同创新体系。一是充分发挥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地方种业创新排头兵作用,努力通过制度创新,有效整合辽宁省现有农业科技资源,构建以目标任务为导向、以平台为载体、以项目为纽带,省市农业科研单位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有、全省“一盘棋”式的开放协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强化科企合作,加快推进产学研、育繁推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构建以市场化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的一体化种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联盟,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助力种业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