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开飞 符晓波 通 讯 员 高 凌 欧阳桂莲
12月5日,科技日报记者从福建省科技厅、厦门大学获悉,日前,由该厅立项支持的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成果——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以下简称“鼻喷新冠疫苗”),经国家卫健委提出建议,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紧急使用。研究数据显示,该疫苗对奥密克戎株导致的症状性感染,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和安全性。
该款“鼻喷新冠疫苗”由厦门大学牵头,联合香港大学、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是我国布局新冠疫苗应急攻关的5条技术路线之一,也是全球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鼻喷新冠疫苗”。
据介绍,流感病毒具有与新冠病毒(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高度重叠、从鼻腔开始的全呼吸道易感细胞解剖分布特点。该疫苗通过鼻腔喷雾方式接种,可在呼吸道形成预防新冠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免疫屏障,快速起效、持久保护,对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的各种突变株具有突出的广谱防护优势。
创新机制,科研攻关快速应急响应见成效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尽快组织研制在点状暴发疫情早期能快速填补防控薄弱点、提高免疫屏障的疫苗产品,福建省科技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省科研攻关组职能,组建工作专班,单独设置新冠病毒疫苗组,充分调动全省科技资源和各方力量,组织开展新冠疫苗科研攻关。”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说。
为此,福建省科技厅快速摸排全省传染病防治、病毒检测、疫苗研发等领域优势科研单位、企业和专家,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启动征集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疫苗研发方面重点依托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夏宁邵团队,从减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两条技术路线开展应急攻关。同时,坚持“疫情急需,短期见效”“先研究,后立项”“边研究,边申报”原则,采取“特事特办”,简化立项程序,启动实施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1+N”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金引导作用,激励研发更多硬核成果。
聚焦缺乏高安全等级医学研究实验室这一突出难题,该厅积极融入全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整体布局,依托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谋划并推动建设厦门大学动物及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
通力合作,打通成果转化多个关键环节
“为加快新冠疫苗研发工作、推动产品早日上市,福建省科技厅密切跟踪项目进展,全力跟进做好课题立项、临床前研究、申请批件、临床研究、紧急使用等环节的服务保障工作。”陈秋立说。
两年多来,福建省科技厅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科技部、国家卫健委等部委专题汇报项目进展,邀请有关部委领导莅闽专题调研,积极争取在加快福建省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和紧急使用等方面获得更大支持;2021年福建莆田疫情期间,还多次带队奔赴莆田防控一线,向来闽指导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福建工作组推介“鼻喷新冠疫苗”,积极争取在特定人群中紧急使用。
经过努力,“鼻喷新冠疫苗”陆续完成了国内I期、Ⅱ期和拓展临床试验,海外Ⅲ期临床试验也于今年10月7日揭盲,并在11月11日、11月25日分别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新冠疫苗视频论证会后获批紧急使用。
此外,福建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的另一疫苗项目“新佐剂重组新冠肺炎疫苗”也在加快研制中。除疫苗产品外,该厅正同步推动“广谱抗新冠病毒口服药3CL蛋白酶抑制剂GST-HG171”尽快上市,加快高效便携快速“个人核酸居家自测试剂盒”项目投产,加速基于紫外光病毒瞬灭技术的全国首套“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