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铁一 山东省青岛市 科学技术局 党组书记、局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新时期科技创新工作擘画了宏伟蓝图。
十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国际化+创新型”的特质不断彰显,迈向新征程的信心更足。一批“国字号”研发平台加快推进,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全球首艘10万吨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等“国之重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5554家,占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7%;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5.4亿元增长至320.1亿元,增长了11.6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由2011年164.3亿元增长至2020年300.9亿元。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四大发展导向其中之一就是“创新型”,即要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转化功能,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面向未来,青岛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工作的战略部署,加快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补短板、锻长板,构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抓好“一三三四”工作思路举措,努力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
“一”是锚定一个目标,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围绕“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全面推进落实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修订完善《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内生动力。到2026年,实现战略科技力量更加强大,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更加强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更为广泛,人才创新活力有效释放,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第一个“三”是聚焦三项重点,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聚焦落实国家战略,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略海洋等国家战略和国之重任,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实施“强链”计划,支持“链主”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狠抓科技领域大项目;聚焦战略科技力量,谋划大科学装置,支持在电子测量仪器等领域争建国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第二个“三”是实施三大计划,彰显科技创新优势特色。实施“沃土计划”,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支持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组建产学研共同体;实施“硕果计划”,引导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定向服务企业,打造一批中试熟化基地,补齐成果转化短板;实施“海创计划”,围绕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海洋新兴产业。
“四”是推进四项工程,构建开放创新良好生态。推进科技人才引育工程,推动人才项目与产业精准结合。推进科技合作深耕工程,深化面向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推进科技园区提升工程,聚焦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打造一批科技创新产业园,统筹推进高新区“一区多园”全域覆盖发展。推进科技服务创优工程,持续优化科技计划体系,深化科技金融结合,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不断提升。
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奋力构建更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体系,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