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本报记者 矫 阳
西延(西安至延安)高铁新延安隧道建设现场,机械轰鸣。
“这座全线控制性工程、长度达16公里的隧道即将全隧贯通。”11月24日,西延高铁总设计师刘文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由中国铁建铁一院(以下简称铁一院)总体勘察设计的西延高铁,正沿着陕西版图的主脊梁,从关中地区向陕北地区徐徐伸展。西延高铁全线长300公里,自西安东站引出,共设高陵、富平南、铜川、铜川北、宜君、黄陵西、洛川、富县北、甘泉北、延安10座客运车站,建设工期4年半。
西延高铁线路串联十三朝古都西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富平、红色旅游景点照金、人文始祖黄帝陵、洛川会议旧址、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等,是一条红色革命及人文色彩浓厚的高速铁路。
为凸显西延高铁的红色及人文特色,设计团队在选线时充分遵循“站位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工程选线”的理念,系统优化、综合比选,确保线站位选址合理,工程安全可靠,线路工程与周边环境融合共生。
“以科技创新之笔,描绘交通强国梦”,是西延高铁全体参建者的心声。
针对选线范围大、黄土滑坡密布的特点,西延高铁在国内首次采用“大场景”三维立体遥感及数字正射影像图解译技术。“这是由铁一院自主研发的勘察技术,能高效查明各类黄土滑坡的分布范围、规模及性质,从而归纳分析其成因机理、发育规律及发展潜势,为项目选线及工程设置提供了可靠依据。”地质专业负责人张哲说。
西延高铁王家河特大桥是目前国内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中同类型桥梁结构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桥梁,主桥采用“124+248+124米”连续刚构加拱组合体系,桥梁墩高达到95米。“设计通过高精度传感器、信号分析处理技术及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起一个高效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系统。”桥涵专业负责人钱枫说。
陕北黄土梁峁沟壑区,地形起伏大,沟谷深切,地质复杂,全线10公里以上隧道就达5座。“湿陷性黄土结构松散、自稳能力差,是世界性设计建设难题,而陕北堪称‘黄土地区的地质博物馆’。”西延高铁隧道专业负责人徐志平说,项目开展了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如智能机械化实施管控平台与BIM结合、创新软弱围岩隧道设计、提高高速铁路隧道智能施工装备制造水平等,推动了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造技术升级。
因地理地貌原因,西延沿城市间高差巨大,特别是宜君—黄陵—洛川之间,高差达300—400米,给站址选择带来极大困难。“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利用高铁大坡度的优势,局部采用30‰坡度的办法,克服了沟壑与梁峁间的百米高差,并紧密结合城市规划,最大程度靠近城区设站,成功通过‘县县设站’实现了西延高铁通道兼顾城际铁路功能,进一步提升了高铁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刘文涛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二十大刚刚闭幕,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来到延安,传递出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的鲜明信号,极大鼓舞了西延高铁建设者。我们将以一流的技术,护航这条‘红色高铁’建设。”正在新延安隧道现场设计巡查的刘文涛说。
前不久,历经2年多的研究与调整,西延高铁西安至铜川段初步设计也正式获批。该方案充分考虑富阎一体化规划情况,线站位方案更加契合城市规划,极大地方便了富平、阎良地区群众出行。
西延高铁建成投入运营后,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