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首件。受访者供图 |
科技日报成都11月22日电 (陈科)22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传出消息,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这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
探索开发聚变能源的ITER,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7方共同参与建造,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我国承担了其中约9%的任务。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直接面对芯部1亿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是ITER最关键的堆芯部件,涉及聚变堆建设的核心技术。此前,中国掌握的该项技术率先通过国际认证。
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在线上致辞中对完成该项目首件制造表示祝贺。他表示,我国“第一壁”团队多年来付出巨大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些工作中,我国不仅自主掌握了工艺原理并突破技术,也为ITER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指导下,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接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全尺寸原型件研制,科研团队在成功批量制备增强热负荷手指部件后,与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通力合作,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完成部件的焊接装配。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发团队负责人谌继明表示,由我国团队领先国际完成首件制造,再次为ITER关键部件的研发取得实质性工程突破,也标志着我国郑重履行了国际承诺。
首件见证仪式结束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核工业和航天工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