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陆成宽)是什么导致近20年东亚沙尘活动减弱?2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发现,相比2001年,2010年—2017年东亚主要沙尘源区起沙量明显减弱。风速减弱是近20年东亚沙尘活动减弱的主要原因,植被覆盖增加、土壤变湿也是关键原因。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沙尘暴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同时,作为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器,沙尘暴活动也是认识地球系统演变的“一面镜子”。“厘清沙尘暴活动变化背后的原因,不仅是科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也对准确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成来说。
鉴于此,研究人员开发了风蚀起沙模型,利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进行运算,对2001年—2017年东亚地表起沙量进行了模拟试验,并量化了地表风速、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等不同因素对2001年—2017年东亚沙尘暴活动减弱的贡献。
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2001年,2010年—2017年东亚主要沙尘源区的起沙量减少明显,从3.08亿吨/年减少到2.02亿吨/年。从变化的原因来看,沙尘源区上地表风速减弱、植被覆盖增加、土壤变湿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风速减弱是主要原因,植被覆盖增加和土壤变湿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进一步分析表明,气象要素变化是导致近20年来东亚沙尘活动减弱的主要驱动因子。“近年来的风速减弱可能与全球变暖、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有关,植被覆盖增加则与地表气温增加、生态恢复工程等紧密相关,而土壤变湿可能与降水的变化有关,但其原因更为复杂。”吴成来说,预估未来沙尘活动的变化趋势需要同时考虑这些要素的综合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认识近20年来东亚沙尘暴活动演变的原因及背后机制,同时也为未来沙尘变化趋势的预估提供了关键线索,未来他们将进一步利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对沙尘暴活动的变化趋势提前进行预测,分析这种趋势是否将持续下去,什么时候会发生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