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3日 星期四
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 晔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挂牌设立;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3位;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18项;高新技术企业从733家增长至7801家,培育高成长型企业881家……

    记者11月1日从南京市科技局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道路。2021年6月,科技部复函支持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南京在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逐步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打造重大标志性创新平台,原始创新能力增强

    研发投入是观察和解读地区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窗口。2012年,南京市的全社会研发投入为209.97亿元,仅仅过了十年,就增长到2021年的578.81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2.92%增长到2021年的3.54%。

    高强度的创新投入给南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到67.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三;在202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城市排名中,南京上升到第13位;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四。

    十年来,南京紧抓科教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正式挂牌设立;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水生态安全与健康、光电、未来食品等4家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全市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18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1213项,王泽山院士、钱七虎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型企业呈现跨越式增长

    过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偏弱是南京的短板。2012年以来,南京通过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不断优化培育方式,高新技术企业爆发增长,科技型企业梯队日趋完善。

    十年来,南京高新技术企业从733家增长至7801家;仅2021年一年就有超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为高企,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高企占比提升至45%,全年新增的规上工业企业中高企占比达37.5%。

    2021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超过1.68万家;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从85家增长至220家,2021年在孵企业总数达7766家。

    专门面向科技型企业的“宁科贷”,余额由2012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09.6亿元,合作银行从11家增加至36家;2018年起,分期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市级科创基金,截至2021年底已合作成立子基金近50支,总规模超90亿元,累计共投资项目近400个,投资额超34亿元。全市累计共有88家科技型企业完成上市,占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近六成,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赋能科技创新更好更快发展。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南京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2021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1%,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十年来,南京高新区作为创新发展主阵地作用不断凸显。截至去年底,全市所有新型研发机构全部落在高新园区内;南京高新区集聚了全市80%以上的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研发费用等指标占全市比重均达到80%;高新区的创新主阵地作用日益突显,南京高新区全国排名从2012年的第21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12位。

    下一步,南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总目标,突出“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主抓手,全力开动创新引擎,努力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京ICP备06005116